名人都是如何评价甘肃的?来过兰州碑林你就有答案了
原标题:兰州碑林 彰显城市底蕴的符号
张芝塑像
兰州碑林即景
兰州碑林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的白塔山西峰,它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一个再现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更是一个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高城市品位的书法园地。
据悉,兰州碑林是由流萤先生倡议修建的。流萤,本名刘瀛,甘肃会宁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任甘肃日报总编辑等职。1993年离休,同年开始着手筹建兰州碑林。1998年春,兰州碑林开工建设。2000年6月,兰州碑林正式落成,并向社会各界开放。
兰州碑林占地3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它是一处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主要由正门、草圣阁(主楼)、古碑苑、东廊、西廊、陇右书艺院、碑轩及草圣张芝雕塑等建筑物组成。登临斯楼,鸟瞰城区,只见大河穿城,高楼林立,心中就会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慨。回望北岭,清风拂面,满眼楼阁叠垒,直逼云天,同样会萌生一种气象万千的感觉。园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回廊交相呼应,飞檐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茂林修竹,置身园中,如临仙境。
“兰州碑林”匾额由赵朴初先生亲书,主楼“草圣阁”上匾由启功教授撰写,下匾“黄河第一阁”由黎泉(赵正)先生题书。雕塑“草圣张芝”由沈鹏先生题字,其生平由流萤先生撰文。
主楼“草圣阁”共分为五层,其中一楼是陈列中国传世书法集萃的地方。二楼是展出镇馆之宝——敦煌写经、淳化阁帖、秦汉简牍的场所。三楼为青少年书法培训基地。四楼荟萃的是诸如王国维、林则徐、左宗棠、章太炎、张大千、于右任、丰子恺、梅兰芳、郭沫若、启功、赵朴初和舒同等人的书法碑刻。五楼推出的是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主席的手迹。
“草圣阁”二楼是整个碑林的精华所在。敦煌写经由多个经刻组成,诸如《维摩诘经》《大比丘羯磨》《唐儒经》《大般涅槃经》《文心雕龙》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淳化阁帖囊括了李斯、王羲之、王导、怀素、张旭、黄庭坚、赵孟頫、黄自元、吴昌硕等人的墨宝,场面宏大,盛况空前。其中,流传于甘肃的《西狭颂》《西夏碑》《白塔寺碑》等乃国之珍宝,极具史学及美学价值。秦汉简牍收录了武威汉简、玉门汉简、悬泉汉简等多幅简刻,它集书法之精粹,尽神工之玄妙,将汉简的魅力表现到了极致。
古碑苑位于“草圣阁”一楼东侧的回廊内,这里汇集了甘肃方域历代名家的联、铭、疏、序、跋、记,甚至包括圣旨在内的110块碑刻精品。有些碑文字迹虽已模糊,但依然折射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其中,年代最久远的当属距今8000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刻画符号,可谓世之绝品。而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公簋拓刻,同属上古书法的极品。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光绪九年(1883年)落成的“创修莲花池庙宇记”碑,楷体凝重而精练,恢宏而大气。该碑顶部为蟠龙透雕图案,显得惟妙惟肖,中央镌刻“流芳百世”四字,堪称碑刻中的精品。
东廊位于古碑苑的正上方,分为内廊和外廊。二者同用一堵隔墙,形成“背靠背”的独特格架。这里荟萃了诸多名家吟诵甘肃的作品,尤其汇集了当代省级书协主席或文化馆长的作品,呈现出人物多样化、书体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就包括季羡林、关山月、沈鹏、欧阳中石、周而复、王学仲、刘炳森、陈伯希、钟明善等书画名家。而季羡林大师的《兰州碑林》更是字字珠玑,令人注目。
西廊为历代甘肃籍名家的书法作品集锦,其中就不乏张芝、索靖、梁鹄、彭泽、李梦阳、吴可读、朱克敏、刘尔炘、范振绪等人的大作拓刻。这些雕刻集陇上墨宝于一处,不仅吸收了涉甘书法的精髓,还凸显了甘肃人的文化自信。为了便于读者识文达意,碑刻右侧均配有释文。或许是因为地势的原因,西廊既没设计双层结构,也未设计内廊和外廊。但与东廊相比,西廊碑刻的文化底蕴更为厚重。
如果把西廊的众多书法家比作一个星河的话,那张芝就是最耀眼的一颗。张芝,字伯英,东汉敦煌人,今草创始人,首创一笔书,世称“草圣”。鉴于此,兰州碑林将他作为一面旗帜隆重推出,并将主建筑命名为“草圣阁”。园中的雕塑“草圣张芝”犹如一幅灵动的狂草作品,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雕塑既有大刀阔斧,又有精雕细刻,真实地表现出一代宗师的风范。
入选兰州碑林的作品看似杂乱无章,七零八落,但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入录“碑林”的书作均与甘肃有关。这些作品,要么是甘肃籍作者的大作,如陈伯希的《过兰州黄河铁桥》;要么是吟诵甘肃风物的诗文,如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要么是屹立于陇原大地上的名碑,如《重修兰州城碑记》;要么是国内政要写给甘肃籍名人的题书,如孙中山致邓宝珊的手札……而季羡林的《兰州碑林》更是围绕甘肃这块风水宝地,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说,兰州碑林所展现的拓作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黄土文化的辉煌历史与成就。
其次,所有碑刻均为阴文拓片贞刻,显得刀功遒劲,道行深重。众所周知,阳文镌刻属于浮雕,这在碑刻中极为少见,而阴文贞刻属于线雕,在碑刻中较为常见。阳文刻凿起来不仅费时费力,还极易损坏石料,所以,碑刻中一般不采用阳文而采用阴文。阳文者,即线条突出于碑面的凸纹;阴文者,即线条低于碑面的人工凹槽。采用阴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阴文镌刻更能凸显笔力和刀工,也更能凸显其学术价值。
其三,碑刻的书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仅真、草、隶、篆面面俱到,而且二级分类一应俱全。比如,楷之魏碑与唐楷、草之章草与狂草、隶之秦隶与汉隶、篆之大篆与小篆,无不逐一呈现,无一遗漏。不仅如此,其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笔力如天马行空般潇洒飘逸。
兰州碑林是一处彰显城市底蕴的文化符号。如果想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概括它的话,可以借用秦明智先生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眺二千年古郡,金城汤池,丝路雄关,更喜今朝巨变;登三百仞碑林,铁画银钩,腾龙翥凤,顿教陇右增辉。”
曾正伟 文/图
- 2024-05-30文博日历丨坐上它,超拉风!汉代“敞篷车”长这样
- 2024-05-27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张东:汉代最大木雕怎样呈现东西方“车来车往”?
- 2024-05-22国宝画重点丨从这里,品“牍”两千多年前的“人与自然”
- 2024-05-22天水麦积山有多美名字咋来的 “四库全书”里全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