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节度使如何妙计“劝退”吐蕃?这位牧马人立大功
原标题:李元谅牧马灵台战吐蕃
在今天灵台县百里镇大华沟一带,有著名的北普润马坊和李元谅料马台遗址。据历史记载,都与唐代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在百里抗击吐蕃有关。
吐蕃是公元7世纪-9世纪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好时坏,时常发生战争冲突。唐贞元三年(787年),唐王朝与吐蕃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双方商定在平凉举行和盟,永结同好。但因事前双方互有失信,吐蕃心怀不满,决计报复唐朝,暗里部署重兵劫持了唐军重要人物,俘虏唐军士兵一千五百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凉劫盟”。其后三十多年间,双方一直相互敌视,战火不断。贞元四年(788年),唐王朝任命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驻守今灵台县梁原乡、百里镇一带,积极抗击吐蕃,拓展防区,收复失地,以期彻底平息战火。
在和吐蕃作战几次都失利之后,李元谅发现,吐蕃人常年以牛羊肉为食,体质非常强壮。其骑兵彪悍凶狠,唐军步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必须组建强大的骑兵,以骑兵突然袭击的方式冲击敌人阵地,有效对抗他们的骑兵,然后才有希望彻底打败他们。认识到这一点,李元谅考察到百里大华沟山深林密,水草丰美,自然条件优越,当地人牧养的红牛毛色如火,膘肥体壮,远近有名。既然此处可以养牛,自然也可以养马。于是,李元谅上书朝廷,设立了北普润马坊,开始大规模饲养军马。
马很快就养起来了,李元谅很高兴。但很快他就沮丧地发现,当地人只善于养牛,军中也没有会养马的人,眼见饲养的战马十分羸弱,无法成为骑兵的坐骑。有人给李元谅出主意:当朝养马技术人员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高祖和太宗时期的张万岁,找到张万岁的传人,就可以养好战马。李元谅大喜,他知道张万岁和初唐名将尉迟恭都是朔州人,先在刘武周手下,后一起投靠李世民。张万岁专心养马,总管唐朝马政,在陇西建立牧马基地,分为八坊四十八监,给大唐骑兵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马匹。大唐骑兵因此后来居上,在名将李靖率领下千里奔袭、灭亡了东突厥。在张万岁的苦心经营下,从贞观年间开始的40年间里,国家的官营牧监饲养的官马数量迅速增长至70万余匹,专掌国家养马大权24年之久。如果能找到他的传人,养马的技术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李元谅派人寻访,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张万岁的后人张总管。张总管熟读祖上所著的《养马经》,一直盼望能够重掌马政饲养战马,但苦于无用武之地,眼见祖先心血埋没,自然很不甘心。接到李元谅的邀请,他非常高兴,立刻来到陇右节度使军中,当了马坊名副其实的总管,专心致志养起马来。
在张总管的建议下,李元谅在南部山区大华沟内养马,沟外养了一群当地的红牛,吐蕃军队多次骚扰,始终未能发现李元谅饲养的战马,很好地保守了其后作战突然袭击的秘密。经过一年时间,这群战马膘肥体壮,完全能够胜任骑兵作战的需要。李元谅于是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的战士,利用三个月时间,训练出了万余人的骑兵队伍。
这年秋天,吐蕃再次来犯。为了打好一场有准备的战役,李元谅和一班战将坐在大华沟一处高台上,将各处的战马和骑兵集中到这座高台前的川道中,举行实战演练,仔细检阅了军马牧养和骑兵训练的成果,精心挑选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准备与吐蕃展开决战。以后形成惯例,这座高台一直作为军事考核和举行盛大检阅仪式的指挥所,因此被称为“李元谅料马台”,料就是点数、统计的意思。
决战这一天,李元谅先用老弱步兵打头阵诱敌深入,接着用新训练的骑兵一阵冲杀,轻而易举冲散了吐蕃队伍,第一次彻底地打败了吐蕃军队。在此后的几次战斗中,李元谅的骑兵越来越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制胜的法宝,吐蕃人多次遭到惨败,不敢轻易再来骚扰。为了让吐蕃口服心服,较好地稳定边疆地区,李元谅又采取攻心战术,以当地饲养的红牛为礼物,派人送给吐蕃首领,表示愿意两相交好,共同谋求民族团结。吐蕃首领深受感动,此后在李元谅驻守陇右的时候,吐蕃很少再来入侵。
今天百里镇一带有北普润马坊的很多遗迹。从古地名看,有白马川、喂马川、大花沟、料马台、花圈、沟圈等等,群众传说这些地方都是古代马场。从古遗迹看,这里有很多古窑洞,相传都是古代马场的遗存,野狐湾等地至今还保存多个古老的石马槽,正是那时的遗物。清代灵台县志也这样明确记载李元谅料马台:“壁立千寻,北俯达溪,南望凤岗,极巅则阔平数顷,而古木流泉周围毕出,时为揽胜者所栖止。”因其所担负的军事指挥中心和骑兵检阅台的特殊功用,料马台留下了千古美誉。清代贡生杨贡金曾有诗赞颂说:“唐筑密城傍密开,两城兀自积青苔。足交余瓦识古今,话动眠鸥惊去来。料马台前迎旭日,康王宫里几传杯。士人不记当年事,想象雄风保障才。”
安杰
- 2024-06-13明开国元勋亲笔题名 甘肃这座桥见证灭元之战烽烟往事
- 2024-06-11周绍淼和乌密风“面壁”画侣的敦煌往事
- 2024-06-10镀金版铜奔马赠予美国前总统布什 国礼中有啥甘肃元素
- 2024-06-03一部被杜撰的“伪经”,难掩中国式孝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