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通渭:笔墨纸砚“写意”一座城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国军 李娟
书画名城,康养通渭。你听说过通渭吗?一个似乎从不缺笔墨的地方;一个衣着可以破烂但家中不能不挂字画的地方;一个因书画而在全国出了名的小县城。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著名作家张贤亮的笔端,渗透着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
通渭,地处陇中,千百年来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丘陵沟壑,孕育出通渭人“耕读、坚韧、进取”的精神品格,也铸就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一张张烫金名片。
目前,通渭县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有文化企业106家,画廊装裱店、培训机构及文房四宝销售店800多家,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通渭,正在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书画信息发布平台、书画采风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基地。
以节为媒亮名片
在通渭,每年的八月总和书画文化相联,一年又一年,书画文化艺术节对当地人来说,已成了一件盛事。每逢节会,县城处处涌动着四海宾朋以书画为媒而欢乐相聚的热情,满城充溢着丹青翰墨的浓厚气息。
2023年8月16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分项活动——第十二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在通渭县如期开幕。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主题彰显,突出以节为媒、以节促旅、以节活商,涵盖书画展览、文艺演出、联谊交流、招商引资、乡村旅游、非遗展示、体育赛事等12类33项活动,持续擦亮了“通渭·中国书画名城”的“金”字招牌。
书画文化艺术节期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满宗又一次来到通渭。他说:“通渭人对字画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现象在我走过所有的省份,包括港澳台,都是很少见的。”
从2011年开始,通渭县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书画文化艺术节。全国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书画名家特邀精品展、全省张芝书法展、中美协第二届“时代中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甘肃通渭巡展)等大型展览活动都在这里举行。通渭县师生书画作品展、农民书画家作品展等本地展览在书画文化艺术节举办期间精彩呈现。杨晓阳、曾来德、范杨等千余名知名书画家曾在通渭写生创作,促进通渭书画走出全省、走向全国。
近年来,通渭县充分发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积极创建全国“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打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组合拳”,使书画文化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让“书画名城·康养通渭”享誉全国。
壮大队伍扩市场
2023年11月3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通渭籍青年画家郜继凤位列其中,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前,全县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书协理事2人、省书协副主席3人、中美协会员13人、中书协会员48人,省美协会员108人、省书协会员127人。
实力雄厚的创作队伍,倒逼通渭书画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近年来,通渭县着眼于增强书画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加大展览场馆、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高标准建成悦心国际书画村、书画文玩城和天象文化综合体等一批重大书画文化项目,为书画产业发展提供宽广空间和阵地。
总投资3.6亿元的悦心国际书画村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截至目前,已入驻商家270多户,初步形成了集创作、交流、装裱、销售为一体的专业书画市场。来此参与交流的中书协、中美协会员达4000余人,举办书画培训800余场次,培训书画爱好者8万余人,接待省内外考察团2000余批5万余人。
“平襄书画小镇”是通渭县正在打造的集书画文化、温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中医文化、拓展训练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被列为甘肃省18个特色小镇之一。目前,其子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翰墨文化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24年8月底前完工,届时将进一步带动通渭书画的全产业链发展。
“通渭现象”显奇特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这里,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成为一名专业的书法创作与经营者,通渭县鸡川镇川道村农民张万昌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张万昌从小就喜欢写字,闲了就练。即就是外出务工,也不忘带上字帖和毛笔,抽空练字。四十年笔耕不辍,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练习中,他的技艺不断提高。现如今,50岁的张万昌在县城的悦心国际书画村开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除了农忙种地,大部分时间专心练字,成了一名以书法为生的农民书法家。
书法,改变了张万昌的人生轨迹。但与张万昌不同的是,陇川镇新堡村村民包兴胜更是“耕罢梯田耕砚田”的真实写照。
三夏时节,虎口夺粮。即使再忙,包兴胜也不放弃练习写字。
新房盖好后,包兴胜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挂上自己的书法作品,布置成书房。劳作之余,在书房里舞文弄墨就成了他忘却辛劳的最佳途径。
像张万昌和包兴胜一样,通渭还有很多普通的农民书法家。他们整天劳作,筋疲力尽,但摊开笔墨,徜徉在墨海之中还是别有一番滋味。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使得源远流长的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在通渭大地生生不息,翰墨丹青代代相传。
培养人才促发展
在第十二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上,400余幅全市中小学生书画精品如期开展。
举办学生书画展,已成为每一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不可或缺的内容。在通渭,书画艺术创作与传承,特别注重从娃娃抓起,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不管寒暑假,书法培训老师张高祥的家里总是很热闹,平均每天都会有100多个学生来家里上书法课。年龄有大有小,有六、七岁刚入门的小学生,也有考上大学的大学生。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书法可以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有毅力。”刚刚考上大学的姚佳佳是张高祥老师培训班上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在今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近年来,通渭县全面开展“墨香校园”建设,加强中小学书画艺术教育,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书画艺术课,把书画教育列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教育的重点扎实推进;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展和现场大赛,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书画兴趣、传承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通渭县还加强书画创作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先后建成了12个书画培训基地,为省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提升书画创作水平搭建了平台,累计完成培训3000余人,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书画培训基地;注重农民书画创作培训,完成农民书画爱好者书画装裱技能和沙画工笔画培训800余名,评选“书画家庭”400余户,充分挖掘和培养乡土创作人才;全县书画教育形成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龄阶段,启蒙、深造、研创不同层次的多元结构。
- 2024-06-20“丝绸之路沙漠电音节——敦煌站”开幕
- 2024-06-20古籍保护课程走进兰州城市学院
- 2024-06-20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正式开馆
- 2024-06-18甘肃古浪八步沙:飞沙走石的风沙口渐变生态研学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