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戈壁夫妻”扎根大漠18年守护汉长城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当谷燧(无人机照片)。
玉门关外,大漠戈壁,汉长城遗址巍然屹立,诉说着历史上的边塞风云和丝路沧桑。
58岁的张吉全和56岁的妻子闻春瑜是敦煌市转渠口镇吕家庄村村民。2006年,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明确提出建设长城保护员制度,张吉全应聘成为敦煌市文物保护中心一名文保员,负责守护离家百公里的玉门关汉长城遗址。
起初,这里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戈壁荒滩上只有两间土坯房,一口咸水井,白天烈日暴晒,夜里狂风怒吼,冬季寒风凛冽,夏日蚊虫叮咬。张吉全除了日常巡护,观测记录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的状况,还要时常徒步驱赶靠近长城保护区的牛、马、驴、骆驼等大型动物至数公里外。
比起这些苦,张吉全觉得旷野无声的寂寞最是难熬。
后来,得益于敦煌加强文保力量,他的妻子闻春瑜也成为一名文保员。从此,他们夫妻二人便扎根大漠,像古代戍边战士一样守护长城。他们在房前屋后种下白杨树,浇灌出一片菜园,为生活增添点点绿意与希望。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基层文保员也迎来了“春天”。当地政府为这对“戈壁夫妻”建起了新房,并陆续实现通电、通网、供水,还安装了监控和扩音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守护汉长城。
从苦寒孤寂到诗意栖居,守护长城18载,这对“戈壁夫妻”在大漠腹地找到了安居乐园。夕阳西下,他们会带着小狗到户外漫步,静静享受这独属于大漠戈壁的浪漫时刻。
“我们没有太大本事,尽职尽责守护好长城,让后代子孙还能看到历史,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张吉全说。
新华社记者 马宁 郎兵兵 摄影报道
↑这是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工作生活的汉长城文物保护管理用房(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16日,张吉全检查屋后的太阳能电池板。
↑7月16日,夕阳西下,结束巡护后,闻春瑜给小狗小猫喂食。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时检查报警装置。
↑7月16日,闻春瑜在菜园里摘菜。
↑7月16日,张吉全和妻子闻春瑜通过监控巡查汉长城遗址。
↑7月16日,张吉全为亲手栽植的白杨树浇水。
↑这是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负责巡护的一段汉长城遗址(7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7月16日,张吉全抚摸着亲手栽植的白杨树。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无人机照片)。
↑7月16日,结束一天巡护后,张吉全和闻春瑜在房间里看电视,屋内炉子为冬日取暖所用。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
↑7月16日,张吉全展示他早年间用来烧苦咸水的锅。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
↑7月16日,张吉全沿着汉长城巡护时加固防护栏。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在汉长城文物保护管理用房内写巡护日记。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时加固防护栏。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夫妇沿着汉长城巡护。
↑7月16日,张吉全和闻春瑜在厨房洗菜和面准备做饭。
- 2024-07-17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 共谋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7-17甘肃推动简牍文化持续深入现代生活
- 2024-07-10马衔山:昆仑神话最早的现实地望
- 2024-07-09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向鲁土司衙门博物馆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