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荟萃】戏曲“青春”正当时
原标题:【文化·荟萃】戏曲“青春”正当时
平凉专业组折子戏演出剧照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柳娜
韵味浓郁的唱念、优美婉转的曲调、生动细腻的表演,优秀青年戏曲人才持续涌现……平凉戏曲“青春”正当时。
历时3个月的平凉市2024年“盛世梨园颂党恩”秦腔大赛经过预赛、决赛,于7月初落幕。120多名选手在展现精湛技艺的同时,也展示了平凉各界涵养传统戏曲艺术生态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
《下河东》《跑坟》《打銮驾》《白逼宫》《斩窦娥》《司文郎》《斩秦英》……秦腔名段轮番上演,本次大赛通过秦腔清唱和折子戏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平凉市的秦腔艺术成果。参赛选手中既有名师名家,也不乏后起之秀,各年龄段齐上阵,唱念做打间,在舞台上演绎出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故事。
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的景莉娜,2014年进入剧院从事专业表演。她为这场秦腔大赛准备了《锁麟囊》中的“寻亲”一折,饰演的角色是薛湘灵。决赛中,景莉娜以灵动的眼神、飘逸的水袖使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并运用“苦音”悲切唱法,将角色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时间观众掌声雷动,整个现场为之沸腾。
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的演员周眉生,表演的是《清风亭》中的“追子”一折。他用心体会张老汉一路跋涉、艰辛寻子的无助和悲痛,把情感和思想融入角色表演中,在悲吟时如泣如诉,在激愤时嗓音撕心裂肺,塑造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专业组的获奖选手来自平凉市泾河艺术剧院、平凉市青年秦剧团、华亭市曲子戏传承发展中心等,这些本地艺术院团及文旅企业是平凉市的秦腔主力演出团体,拥有一批坚持长年演出、勤于事业、艺有专长的优秀演员。
华亭市东华镇西关村农民王希学、静宁城关中学教师温亚辉分获业余组优胜名次。王希学带来的秦腔清唱《铡美案》粗犷豪放,形神兼备,气贯长虹,给人以震撼和力量。温亚辉带来的秦腔清唱《红灯记》行腔流畅,吐字轻巧,表演沉稳、熨帖而精细动人,赢得戏迷的一片叫好。
“参加比赛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向各位老师学习,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温亚辉说,“我将以这次大赛为契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也爱上传统戏曲。”
二
平凉是戏曲荟萃之地,除了秦腔艺术外,曲子戏、灯盏头、碗碗腔、眉户等戏曲剧种都在这片土地上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平凉丰厚的文化底蕴。
丰硕的戏曲成果源于良好的戏曲生态。
传道授业,“小戏骨”梨园追梦。平凉十分重视戏曲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戏曲进校园、戏曲社团建设等,为戏曲发展储备人才力量。戏曲艺术家走进校园,演绎戏曲故事,普及戏曲知识,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以娴熟高超的表演技巧、节奏分明的情感拿捏、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带领孩子们进入戏曲天地,让孩子们爱上戏曲,推动戏曲事业的传承与革新。
搭建平台,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近年来,平凉市组织多场戏曲演出,为戏曲爱好者提供展示的舞台和学习的机会,从文旅夜宴百日惠民演出,到千场文化惠民演出……种类繁多的文化演出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戏曲爱好者的艺术素养。
培养名角,形成扎实的人才培养机制。各个院团除了注重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人才培养方式外,不断拓宽思路,推出“秦腔演员个人专场”,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实练实战”机会,让青年人才的表演技巧稳步提升,形成衔接有序的老中青人才梯次结构。同时,各院团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加大戏曲人才培养,为青年人提供更多、更灵活、更高端的平台来充电学习交流,为青年演员的全面发展鼓足后劲。
深度挖潜,戏曲创作更上层楼。一方面保留传统剧目,让一批鲜见于舞台的剧目得以挖掘整理,一些彰显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得到有序传承,剧目体系更加完备,舞台样貌更加丰盈;另一方面创排新剧目,与全国各院团及名家进行艺术交流,把好的经验和精品文化更好地融入戏曲创作中,《崆峒山下》《月照无眠》《作画》等一批与时俱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剧目相继出炉,不断为平凉戏曲事业的繁荣助力,也为戏曲人才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高水准的秦腔大赛对平凉市秦腔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选手们扎实的表演中,人们看到了梨园薪火相传的希望。平凉市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陈路亚说:“本次比赛整体水平较高,选手们唱念做打非常出色、让人惊喜,这表明秦腔艺术人才辈出、后继有人。希望所有戏曲爱好者把戏曲比赛作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取长补短,在作品打磨中提升艺术修养,在艺术探索中精进业务技能,争取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 2024-07-23第四届张掖七彩丹霞热气球嘉年华即将精彩上演
- 2024-07-22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迎来45周年:兰州开启驻场演出
- 2024-07-22第五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多元剧目引领文化狂欢
- 2024-07-18《丝路花雨》兰州常态化驻场演出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