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历史珍闻

古史萃|文人抗洪那些事儿

2024-08-07 11:39 来源:现代家庭报

  原标题:古史萃|文人抗洪那些事儿

  今年夏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都遭遇到洪涝灾害,各地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力组织抗洪,书写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回溯过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上,相继涌现过许多大智大勇的抗洪英雄,其中就不乏一些文人的身影。

  韩愈抗洪善用巧劲。公元819年3月,韩愈赴潮州任职。刚进入潮州境内,就发现洪水肆掠,大片良田被淹,百姓苦不堪言。韩愈匆匆到任后,不顾旅途劳累,即刻率领大小官员冒雨亲赴灾害现场,根据现场调研,很快制订了“堵”的办法来抗击洪水。韩愈要求全城的民众们筑堤防洪,堤坝是用韧性较大的竹子建成的,因为相较于沙石,竹子轻便易携,而沙石就比较重,难以运至山腰处,所以用竹竿修筑堤坝最为合适,最终简陋的竹竿堤坝终于挡住了这次水患。在韩愈的镇定指挥下,洪水很快退去,人们又恢复了安居的生活。

  北宋时期,范仲淹和苏轼也曾组织过抗洪。范仲淹在江苏任职期间,有一年出现了堤坝坍塌海水倒灌的险情。为了阻击海水,范仲淹力排众议决定在海边重筑海堤。为了确定堤坝的位置,他将稻壳撒在近海,随着潮涨潮落,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稻壳线,这就是海潮内侵的足迹。范仲淹于是带人沿着稻壳线打桩,从而准确地确定了堤坝的位置。为了加快抢修进度,他还捐出自己的俸禄,用以补贴筑堤开支。后来他还治理过太湖水域,将积水导流引入太湖,其提出的“修围、浚河、置闸”三合一的治水理念,一直沿用至明代。

  苏轼治水同样可圈可点。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到杭州任太守。为了治理好西湖,他发挥自己笔墨功夫好的优势,写字作画义卖筹款,同时提出以工代赈,动员大家参与疏浚西湖工程。在他的精心调配下,不仅成功治理好了西湖,还修复了唐代以来就在杭州城开掘的六口古井,彻底解除了当地饮水安全问题。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轼又调到徐州做知州。不久,遭遇特大洪水,他亲临一线指挥抗洪。当时,洪水直逼徐州城下,面对肆虐的洪水,苏轼一边积极组织救援人员,让习水性的人驾舟船散发干粮,救助那些灾民,另一边则严令官吏分墙而守,终于保住了城池。

  民族英难林则徐抗洪颇有心得。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堤决城破,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治水抗洪。王鼎深知林则徐对治河抢险有研究,再三上奏,恳请调派林则徐一同督办治水事宜。林则徐到任后,当时开封城已被洪水围困数月,有些官吏对堵口失去信心,提出迁城,林则徐坚决反对。他查看决口原因后,决定先在被冲开的河床高滩处开挖挑河,堵住激流冲向大堤口门,然后在决口处分左、中、右建三坝向中间抢修“埽工”。到第二年2月,历经8个月的努力,他率众成功修筑了防洪新堤,堵住决口,使黄河重回故道,解救了被洪水围困的开封城。

  纵观这些古代文人,治水各有各的妙招,因为一心为民,又能身先士卒,所以都成功抵御住了洪涝灾害,不仅为后世治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抗洪佳话。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