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韵河影
原标题:桥韵河影
马宇龙
一个偶然的机会,观看了一个动漫作品《中山桥的诞生》,这个动漫作品是兰州工业学院师生花了三个月时间做出来的。站在大屏幕前观看,一百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直观地告诉观众,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建成这座宏伟的大桥。尽管牵头制作片子的老师告诉我,片子的还原度并不完美,言语间略有遗憾,但我还是向他投去敬意的目光——作品中,当时的环境、人物的形象,甚至河水的颜色、劳动的工具,无不栩栩如生。我从动漫作品中看到,如滔滔河水一样,这座桥就是一部流动的史诗,记录下了兰州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奋斗。
一幕幕观看,随着镜头的不断变换和推进,作品呈现了唱着“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旧时百姓,推着独轮车、驾着马车在坑坑洼洼道路上运输来自德国的建筑材料的建桥场景……桥两端的两座大石坊上“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古朴字迹清晰可见。我惊叹于有心有才的老师带着可爱的学生们参考当时施工的一些零散照片,用新兴的数字技术还原影像中的一些人、事与物,然后,一点一点建模、修改,并一次次考察、求证,到最终的还原百年建造历史,使观者如临其境。
如今,我多次流连中山桥,总觉得生了野草、苔藓,被野花、野蜂眷顾过的石头、铁柱与老桥们更具有生命力。在历经了岁月的风云变幻,它们不畏惧、不卑微,凝成了筋骨。
时间一路往前,河水顺流向东,大地上总在生发着新的事物。走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古老水车、龙源、黄河母亲……一个个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城雕《黄河母亲》,与中山桥相映生辉。雕塑出自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之手,她选择与黄土高原和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的黄河色泽一致的花岗岩石材料,打造出了母亲与身边孩子相依偎、互映衬的温馨形象,既粗犷又细腻地抒发母亲河与黄河儿女水乳交融的情感。我曾长久地站在雕塑前,心中涌动柔情的潮汐,那个从小就熟悉的比喻,弱化了它的修辞色彩,变得真实而亲切:黄河母亲。
从黄河铁桥向西,沿滨河路漫步五六百米,还能看到一组雕塑,内容是西游记的故事。这个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白马浪。经探究,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白马的传说,是由于河床有好多凸起的岩石,激流经过扬起雪白的浪花,远望去很像是万千匹白马踏浪奔驰,才有白马浪的名字。黄河南岸的金城关是汉代设置的关口,是当时从兰州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白马浪段是兰州涉渡黄河的首选地之一。史料记载,唐贞观三年玄奘西行取经,曾途经兰州住了一夜后,往武威方向西去。在白马浪岸边建造这座雕像,却也让白马浪的来由多了一丝传说的色彩。
黄河浩荡,一路奔腾,跟绵袤流域内的平畴沃野相逢。黄河之农事,依水而生,伴水而在,随水而长。黄河穿兰州城而过,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水车之都”的美称。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当水车轮转动时,浸入水中的水斗便舀满河水,等转入顶空后倒入木槽。其原理是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次第入水舀水至顶倾出,以竹槽接之,源源不断,导入水田,灌溉禾苗。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功效奇佳。兰州水车博览园里,再现了早年间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黄昏中,河畔的水车倒映在河水中,吱吱扭扭,它转动着,一圈一圈……它是在转动,也是在承接远古传下来的那份文明,那份印记。
霓虹闪烁中,黄河如一条流光溢彩的彩带飘逸而去,当我散步在夜幕降临的黄河之滨,被一场盛大的音乐狂欢所裹挟。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人,或挥舞荧光棒随声合唱,或争先恐后上台献歌,诸多经典歌曲与热情汇聚成音乐的海洋。一场属于大众的黄河大合唱在这个五月火爆出圈。这是一个由河水、铁桥、芦苇与榆叶梅共同结构的“大剧院”,音效天然质朴,每一个位置都是首席。我一连听了好几首歌,《我和我的祖国》《大中国》《兰州兰州》,还有一首专为铁桥写的歌:“苍茫大地主沉浮,百年老桥见沧桑。流失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河魂……”历史的星火燎原在黄河两岸,随着岁月的打磨越发磨砺出坚韧的文化,也塑造了一座城的精神。
看,夜空溅满火星,最大的一颗叫作月亮,它俯视着黄河,见证时光荏苒。
耳畔歌声不歇,我长久瞩目铁桥,脑海里是似水流年里的故事……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