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民俗风情

妙!能穿的“剪纸”服饰让非遗“活起来”

2024-09-19 15:50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妙!能穿的“剪纸”服饰让非遗“活起来”

  央视网消息 (记者 王小英)一把剪刀,一方红纸,剪刀飞舞,纸屑纷飞,眨眼的功夫,一幅优美的作品跃然纸上。这是非遗庆阳剪纸的场景。

  如今,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县文化馆馆长常燕将非遗剪纸与服装设计结合,能穿的“剪纸”衣服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让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

  近日,“千年石窟匠心传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庆阳市镇原县,感受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完美融合,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风采,让人们得以领略庆阳剪纸艺术的魅力。

庆阳剪纸服饰

  庆阳剪纸服饰

  一剪之巧夺神工

  凭一把剪刀,庆阳剪纸的非遗传承人便剪出许多精妙图案,剪出美好的生活愿望。打开每一位剪纸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生活里的喜怒哀乐。

  光是在庆阳民间艺术团队的作者就有一百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老中青结合的剪纸传承人群。

  庆阳市镇原县文化馆是庆阳剪纸非遗保护责任单位。馆长常燕常年和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打交道。“我们经常组织剪纸艺人们开展活动,大家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常燕说,但如何更好地发扬剪纸艺术,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

  今年年初,她大胆提出,将剪纸纹样搬到衣服上。

常燕和团队制作的剪纸服饰

  常燕和团队制作的剪纸服饰

  说干就干。常燕策划设计后,交给文化馆工作人员和非遗大师们制作。打底样,在植绒布上剪出庆阳剪纸中的经典图案,再将里衬用1200度高温熨烫。成品一出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喜。

  常燕说,第一次她选择了制作礼服,并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宫廷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

  打底、剪刻,附衬,熨烫,缝制……经过上述工序制作的衣服,是可以清洗和重复使用的。

  今年4月11日,常燕带着她与剪纸艺人们制作的10余套剪纸服装,踏上了前往助力天水麻辣烫、展示庆阳非遗之旅,这是他们的“首秀”。

  “模特们穿着衣服,走向展示场地时,很多人就过来拍照,大家都特别感兴趣。”常燕说。

  天水“首秀”结束后,她马不停蹄地组织大家制作了青花瓷系列,主打“蓝色”。

  常燕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剪云裳”,并着手申请了专利和注册商标。

  目前,“剪云裳”品牌已成功注册,“剪云裳”抓髻娃娃、仙鹤海棠、生命树、鱼钻莲、龙等10多种原创剪纸服装,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更要“火”起来

  一张纸,本是平面的,经过剪纸手艺人的加工,便形成了立体的艺术。庆阳剪纸中,抓髻娃娃、生命树、虎头娃、刘海撒金钱等经典图案样式,既有人们的梦幻之境,也有黄土高原乡土生活的情境。

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

  “我们的剪纸服饰中,引用的全部都是剪纸大师祁秀梅的剪纸纹样,有龙纹,凤纹,抓髻娃娃,鱼钻莲,生命树等寓意吉祥纳福的图案。”常燕说。

  祁秀梅是庆阳剪纸的代表性人物,也是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通过剪纸服饰,这位大师生前留下的作品,得以用另一种形式再次呈现。

  自庆阳剪纸服装在天水爆火后,常燕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常燕带着“剪云裳”奔赴全国各地,相继亮相西安大唐不夜城、兰州中山铁桥和深圳文博会、平凉、银川,铜川、延安等18个城市,马上还要赶赴敦煌、浙江等地演出。

  今年6月份,“剪云裳”被作为庆阳文旅产品隆重发布,常燕也被授予庆阳文旅宣传大使。今年7月,“剪云裳”被甘肃省文旅厅授予百团展演优秀团队。8月,“剪云裳”品牌展示馆创建,并在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今,不少景区和婚纱影楼专门找常燕下订单。常燕介绍,接到订单后,他们会根据设计,将订单分配给剪纸手艺人,通过这一形式,剪纸手艺人们既能发挥各自特长,还能有收入,真正通过这门手艺得到好处。

  如今大家越来越熟练了,一般制作礼服,5.2米长的剪纸服饰,5天时间便可完成。常燕说,下一步,她还计划开发设计更多服饰样式,让大家有更多选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