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美文

老井

2024-10-22 10:47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老井

  孙鸿岐

  我的童年之梦,是将世界缩小到三口老井那么大,而后不断扩散,逐渐覆盖故乡的。

  三口老井,一口独守于学校对面的阴山脚下,另外两口相伴于向阳的龙头山西麓。都说,老井是龙头山清澈的眼睛。山脚之下几条小道汇聚之处,便是它的安身之所。我曾无数次驻足老井前,静静凝视。井口老旧的辘轳,倒映在井底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给人一种神秘韵味。夕阳下,老井映射金色天空,四周青草香气弥漫,尽显岁月深沉与静美。

  我时常着魔般地奔向老井,爬上井台,放眼瞭望,乡野美景尽收眼底。掌地以不规则的三角形或梯形扩展开去,庄稼在田野中繁盛葳蕤。这里民居多为崖庄式窑洞,庄为黄土方庄,窑为陇东土窑,土窑洞冬暖夏凉,镶嵌于崖面底端,别有一番风情。庄与庄之间有通向老井的土路。那时候,我见得最多的是,庄户人赶着毛驴行进在取水路上,听得最多的是,毛驴四蹄敲击地面的嘚嘚声。那种立体式的节奏,鼓点般丰富。水鞍与水棍吱吱扭扭的厮磨声,如细语,似梦呓,轻轻在山路回荡……

  学校有一辆水车,说是水车,其实就是一辆老旧的装有一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人力架子车。每隔一天,学校便组织学生,推着车子到老井打水。井是手摇轱辘井,手摇轱辘井起源于哪个朝代,我无从知晓,只知道它原理比较简单,主要构件不外乎井桶、轱辘、钩绳和井壁。井轱辘装有摇把,绞水时将井绳搭在轱辘上,人力旋转轱辘,即可完成取水。天长日久,木轱辘被井绳勒出三道深深浅浅的印痕,尤其中间那道,凹槽明晰,光滑如琢,井绳熨帖其中,相当妥帖。那时,农户多用木桶取水,而学校用来打水的是一对铁皮桶。

  井轱辘由圆木制成,井绳两头系有特制铁钩,与水桶相连,操作起来极其方便。井壁由砖块或石头垒成,也有用三根较粗木椽做支架的,用来固定轱辘并承载水桶重量。一次打水,巧遇一位大姐姐也在打水,她称我们是秀才,半开玩笑地说要考考我们,便说出一条谜语:“奇怪奇怪真奇怪,肠子长在肚皮外,肚子底下三条腿,夹着尾巴还歪歪。”言毕,她开心地笑起来,嘴角弯成了优美的弧线,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姐姐笑盈盈地用手指向老井,大家才恍然大悟。

  每次汲满水,都由两名同学手握轱辘把,伸展手臂,摇动轱辘,把水桶吊上来。井绳被绷得紧紧的,一圈圈缠在轱辘上。我则坐于井口边上,双手交换着不间断地拽绳,让他们摇得更省力一些,也便于井绳另一头的空桶下沉。待空桶下沉到水面,井绳轻摆,再提绳往下“咚咚”两下,水桶就吃满了水。待水桶到达井口,同学们解钩的解钩,提桶的提桶,灌水的灌水。如此反复,不一会,水车就满满当当了。大家你争我抢,推车前进。水车溅出的水滴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洒满乡间小路。

  这时,你如果抬头瞥向蓝天,总会有无数蜻蜓穿过,飞向麦浪翻滚的大田。

  时光如梭,一晃40多年过去了。前几日我专门去看老井,井壁青苔尚存一丝绿意,滴答的水声敲击着生命的音符。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