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美文

白露为霜 秋意渐浓

2024-10-23 15:41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白露为霜 秋意渐浓

  文\王志国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悄然降临于农历十月之初,古人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虽此句未直接言及霜降,但那霜白覆盖的景致,正是霜降时节最为生动的写照。

  霜降之节,不仅承载着自然界季节更迭的深刻意义,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这个时节是农民们忙碌收获后的休憩时刻,也是文人墨客抒发秋思、寄托情怀的绝佳时机。在这个时节,诗人、作家们常以霜为媒,以景寄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长情最是菊,清秋乃徐徐。不计凌霜苦,赏心淡淡读。”那霜降来时,菊花独自盛开,并没有凌霜之苦,却又赏心悦目,让人想到菊花与寒霜的天趣糅合,至美之情。霜降过后的第一场霜又被称为菊花霜,也叫初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种梨》中记载:“初霜后即收,於屋下掘作深廕,坑底无令润湿,收梨置中。”南朝梁简文帝的《秋闺夜思》中诗云:“初霜霣细叶,秋风驱乱萤。”唐代李白在《鲁东门观刈蒲》中诗云:“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虽然诗文里,没有提及菊花,可是那早霜之寒,是显而易见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霜降的清冷与孤寂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月光、乌啼、霜天、渔火,构成了一幅凄清而又美丽的深秋夜景图,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愁绪所感染。

  而宋代词人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则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达了霜降时节内心的孤寂与坚韧,孤鸿的形象与霜降的清冷相互映衬,更显词人的高洁与不屈。

  鲁迅曾在散文中细腻描绘:“霜降后的清晨,世界仿佛被一层薄纱轻轻覆盖,万物都笼罩在淡淡的寒意与宁静之中,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只留下那淡淡的、却又清晰的霜白。”他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霜降时节特有的静谧与清冷。

  作家莫言则在他的小说中借霜降之景抒发情感:“霜降之夜,月光如水,洒在那银白的霜面上,整个世界都变得晶莹剔透。人们在这样的夜晚里,似乎更容易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也更容易在寒冷中寻找到一丝温暖与慰藉。”他的文字,让霜降的景致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此外,霜降还是农民们进行农田管理的重要时期。他们忙着收割晚稻、采摘棉花、翻耕土地,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更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不易。

  秋将逝,冬将至。秋在成熟的尽头走近冬,冬的潜藏又是春的开始。大自然也是这样互为孕育,生生不息。正如古人所言:“秋已尽,冬将至。万物收藏,以待来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