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知丨“蛛丝马迹”非马痕
原标题:历史新知丨“蛛丝马迹”非马痕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
“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但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
灶马的学名叫“突灶螽”,属于直翅目蟋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它爬过的地方通常都会留下一条不太明显的痕迹,即我们说的“马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记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由此看来,“灶马”是可以简称为“马”的。
“蜘蛛”和“灶马”体型相近,同为昆虫,两者并举是合适的。“蛛丝马迹”最早出自清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疑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亦可写作“蛛丝虫迹”“蛛丝鼠迹”。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又九十三回:“七绝一诗,拖起婚姻,有蛛丝鼠迹之妙。”此处的“虫迹”正是“马”是灶马的一个佐证。可见,事物名称往往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蛛丝马迹”的“马”解释为马牛羊的“马”,当然也可说通,但远不如释为灶马合理。
- 2024-10-23古史萃丨舌尖上的四大名著
- 2024-10-23历史新知丨太医大多不是御医
- 2024-10-22词语精奥丨趣话古今汉语里的墙
- 2024-10-22历史新知丨二维码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