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美文

时光的折痕

2024-10-25 15:17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时光的折痕

  周末,我带着女儿去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其中有一本为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故事中的哲理》。回到家,女儿开始阅读时,被已读高中的儿子看到,他笑着对我说:“爸爸,这本书你两年前不是借过吗?”

  在儿子的提醒下,我想起确有此事。两年前儿子还在读初中,我为拓宽他的阅读视野,希望能从日常的小事中悟出为人做事的道理,借过此书。此时,女儿翻过几页后说:“爸爸,这本书中凡是有折痕的页面,你都给我们讲解过,你看,有好多页呢。”

  我接过书本,仔细翻阅了一下,发现有很多折页,页面描述的故事都是我向孩子们推荐的。清晰的折痕,似曾相识,仿佛是岁月留给我们的足迹,蓦然回首中平添了些许感动。时光无声地流逝,儿子已从初中读到了高中,那些带着墨香的折痕是他成长路上烙下的深深辙印,许多充满哲理的故事已融化在青春的记忆里。

  我想起早年在老家的木箱子里看到一本发黄的《人民文学》,为上世纪80年代出版,页面宽大,非常厚重。翻开书本,里面夹杂着大大小小的鞋样,显然,这是母亲的“专用书籍”。我很是诧异,当年咱家从哪得到这一本厚厚的畅销书的呢?仔细翻阅,一些页面的边角被对折,在页边距的空白处写有“6岁春天单鞋”“7岁冬天棉鞋”字样。在大大小小的鞋样中,凡是折页处都是母亲专门留给我的鞋样,在我眼前隐约浮现出童年时母亲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纳鞋底的画面,以及当年我脚下各种舒适的布鞋。这些折痕,是我成长的脚印,是母亲扶着我走过的万水千山。

  时光的折痕处,往往刻骨铭心。苏轼一生中重要的时光折痕有三处,正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诗中所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饱经挫折的贬谪之路,让他反思人生,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在政敌眼中,被贬天气炎热、瘴气横生的岭南惠州,如同把苏轼判了“死缓”,很难再活着回到中原,可东坡先生把日子过成了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年过六旬,流放至人迹罕至的海南儋州期间,他面对“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残酷处境,他并不萎靡,以苦为乐,自称“我本儋耳人”,带领当地百姓弃旧习、务农桑,开辟学府、讲学明道,在海南的文化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的折痕,是情似故人的页面,是细密深刻的年轮,是母亲额头深犁的皱纹,给予我们感动,教会我们心存感恩、热爱生活。

  张文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