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新闻眼

【重推】情真意切写祁连

2024-10-30 10:06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重推】情真意切写祁连

  彭青

  怎样使一座山有温度、有情感?那必须是文学作品里的“山”,例如《匈奴歌》中的:“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怎样增加这座山情感方面的厚度?那必须是围绕这座山而写的厚重的文学作品。马步升的散文集《祁连山阙》就是一部围绕“大祁连”山而写的地域特色浓郁、具有深度人文情怀的作品。

  《祁连山阙》共20多万字,是作者用脚步丈量出的一部散文集,是其30多年无数次对祁连山地理、生态、人文、历史、文化研读、实地考察后,反复咀嚼出的思想荟萃。作者综合文学、地理、历史、哲学、民俗等多方面知识,在作品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在文章《祁连山四十二章经》中写道:“一路风尘,百般艰险,由此,我成为祁连山的皈依者……”这里的“皈依”,绝不是盲目的精神崇拜,而是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关注、对地理环境的深度考察、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等。

  用脚步丈量出的散文精品

  《祁连山阙》共收录42篇散文,是作者不同时期围绕祁连山而创作的散文精品。马步升写祁连山的散文不仅是这40多篇,在他微信里,还有很多即写即发的短文,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河西走廊、青海等地考察。对于文化散文,尤其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散文写作而言,不仅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还是一项艰难的体力劳动。走出书斋,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山川之美,才能看到、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祁连山海拔高、气候寒冷,考察祁连山意味着吃苦、冒险,需要有抵抗恶劣天气的勇气和决心。作者写到了多次穿越扁都口的情景,当他20多岁时,盛夏时节,在扁都口遭遇大雪,一件单衣,抵御寒冷,当时的困境可想而知。马步升多次穿着单衣穿越扁都口,这不仅是他对祁连山的一往情深,更是其写作态度的表现。

  马步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践行者,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勇气,他的写作才能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境界,才真正体现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的写作圭臬。

  2022年7月底到8月,作者穿行在祁连山腹地,在“又是风,又是雨,风是冷风,雨是冷雨”中考察山川、城镇、村庄、牧场,有时一天吃不上热饭,靠大饼和矿泉水充饥。这对于常年待在书斋中的作家而言,是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式。

  要读懂、读透《祁连山阙》,就必须打开《中国地图册》,翻到青海、甘肃两省页码,在地图上跟随作者的足迹,领悟祁连山阙的一寸寸土地、一座座城市和一个个村庄,以及这里的美景、历史、风俗习惯等。

  对自然的敬畏和遵从

  马步升的散文创作,近年来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遵从。这种思想在今年出版的两本散文集《此致敬礼》和《祁连山阙》中均有体现。这是作者写作升华的一个重要表现。作者将目光投向自然、投向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度反思,在他的散文中多次出现“天有天道,地有地德,人灵万物,各有性情,生活在哪一方天地间,天地生灵之间,各自墨守成规。”在青藏高原“人烟稀少之地,人更仰仗天,人更依赖天,人有事儿,大事小事,必须要与天商量,得到天的首肯,人的一切行为才是合规的”。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读出了天人合一、遵从自然在作者笔下时时得到彰显。对于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马步升是根据自己亲眼观察得来的,体现出尊重事实的写作态度。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祁连山同样也是重要的水源地。作者这样概括道:“祁连山地就是一座巨大的水量充盈的水塔,一片广袤田地,因此而众生喧阗。”作者写到了祁连山主要三条河流,以及众多小河流,这些河流的发源地以及流向,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不仅体现出作者地理知识的丰富,更体现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敬畏自然、关注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同时,《祁连山阙》充分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即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时时流淌在文字中,时时有着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温馨。作者时常写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到生活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农牧民,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观察,对人性、人生、命运等进行深入剖析。

  祁连山区土地广袤,人烟稀少,牧民外出,常常背负重物,在马路边拦车搭乘。在《祁连山阙》中,有几处写到作者将路边的牧民载到车里,并送他们到达目的地。对于村庄,对于牧民们遇到的寒冷气候等情况,作者无不表现出真切的关注与关怀。

  对于青海湖湟鱼逆流而上到河流的浅滩上产卵的情景,对所谓“失败者”的感慨,无不表现出作者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对众生乃至除人类之外的一切存在物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

  老辣的艺术风格

  孙过庭曾说:“会通之际,人书俱老。”当然他讲的是书法创作,到了一定的年纪,书写者便对技法、章法融会贯通,不拘一格,呈现出“老辣”的艺术风格。老辣是功夫积累的结果,也是指写作中体现出不矫饰但有个性,在沉厚中蕴含着丰富的阅历与生活体验,倔强中蕴藏着桀骜不驯与悲天悯人。就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马步升散文集《此致敬礼》《祁连山阙》均表现出老辣的写作气象:没有矫情、少有藻饰,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对社会人生深度的哲思妙语。写地理形胜,洋洋洒洒,信手拈来;写个人情感,涓涓汩汩,追古思今;写江山多娇,浩浩荡荡,气象万千。

  《祁连山阙》为地域性散文写作提供了一个如何从地理、历史、哲思的角度写作的样本,同时,也为散文写作者如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经验。

  (《祁连山阙》,马步升著,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