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人文之旅

天水:古城新韵 文旅长红

2024-11-05 09:02 来源:天水晚报

  原标题:古城新韵 文旅长红

  一碗麻辣烫,让一座城“热辣滚烫”;一件件竹编、泥塑,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这些年,古城天水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文化价值,精心打造文旅IP,丰富文化载体,转化产业生态,把文旅流量变经济增量,让古城新韵多姿多彩,文化传承弦歌不辍。

  绵绵秋雨,浸湿了天水的大街小巷,这时麻辣烫的“热辣滚烫”也显得格外诱人。临近傍晚,这个麻辣烫的网红打卡地又开始热闹起来。在弥漫着烟火气的氛围里,一波一波的游客排起长队,吃上这么一碗麻辣烫,旅途才算是不虚此行。

  今年3月份,天水麻辣烫火出了圈,热度、流量蹭蹭上涨。半年时间已过,这股流量依然在线,天南海北的游客一到天水,第一站就来打卡麻辣烫,体验一番热辣滚烫的滋味。夜幕里,小院的几家麻辣烫店,门里门外都挤满了人,游客们手捧食材,满眼期待。店员接过一棒棒的新鲜菜品,在热锅里翻腾了一阵儿,浇上调味汁子后,一碗香喷喷的麻辣烫就上桌啦。

  一路追流量,一眼看千年。辽宁游客鞠礼和爱人的蜜月之旅,专门选择了甘青大环线,感受西北风情的粗犷豪放,一睹丝路古道的雄浑苍劲。归途中他们又专程来到天水,吃上了心心念念的麻辣烫。氤氲的烟火气里,也升腾着小两口的浓情蜜意。

  舌尖热辣,回味留香。临走时,鞠礼被院里的小摊吸引,趁着热乎劲儿,他选购了二十份甘谷辣椒、四合院品牌的麻辣烫产品等,让商家给邮寄到家里。

  趁着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劲儿,甘谷辣椒面、开袋即食的麻辣烫,这些标配的周边产品,拉开架势一齐上阵,拉长了产业链,吸引游客们纷纷购买,让小院里的商户也跟着沾了光。

  做了16年麻辣烫生意,伏玉莲从来没想到会这么火。她家的开元麻辣烫,最火的时候几乎是门庭若市,一天的销量随便超过常日三天的量,员工也从6人增加到13人,尽管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但他们累并快乐着,心里头甜滋滋的。

  半年过去了,店里的生意依旧热闹。要把“一时”做成“长久”,还是要踏踏实实、用心经营。伏玉莲不仅一直坚持着不涨价、不变味的“生意经”,也在做好品牌、保证质量的同时,推出一些新菜品,让游客们买得实惠、吃得放心,小店自然“花香蝶自来”。

  流量引进来,文旅火起来。麻辣烫出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吃住行游购娱的“吸金效应”,带动了天水文旅消费节节攀增。多业态增长的驱动下,天水接住了麻辣烫出圈的流量,迸发出文旅长红的潜力。  在当地文旅融合的样板天水古城,漫步青石板路,游客们移步换景沉浸其间,不仅赏心悦目,更能体验到当地非遗文化的魅力。

  古城里售卖竹编产品的小店,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实用的保温杯,别致的手提包,设计精巧,造型古朴,吸引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

  店主张照杰心灵手巧,打小跟着父亲学竹编,也成了一名手艺人。过去,竹编多用于各类农具,现在时代变了,技法也要推陈出新。张照杰把新奇的创意灵感变成了一件件精巧的竹编。入驻古城四年,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平均每年有七八十万元的收入,天水关峡竹编的美名也越传越远。

  随着订单的渐渐增多,张照杰有些忙不过来,他便试着开门收徒,培养了一批竹编爱好者,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竹编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古城一隅,天水的泥塑非遗,让大地上的泥土灵动起来,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眼前这些有可爱小动物外观的口哨,能吹出脆生生的叫声,被当地人称为“泥响响”。这在过去是一款很流行的儿童玩具,怀揣儿时记忆的游客们,都想着带几个回去,当做礼物送给家里的孩子,体验有年代感的童趣。

  在每一个“泥响响”身上,可以看到大地湾的文化基因。文脉传承,千年不辍。从埙到哇呜,再到泥响响,这些泥制的乐器一脉相承。在非遗传承人赵旭辉的印象中,泥响响过去只有三四个种类,现在被他巧妙“拿捏”,做成了十二生肖系列产品。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赵旭辉用泥塑表达了文化精神和血肉亲情。在传承的这条路上,他放弃高薪聘请,辞别他乡生活,就是要实现用泥塑让文化绵延不绝的朴素愿望。

  非遗是文化载体,麻辣烫是文旅IP,迭加设施升级、品牌打造、业态多元等综合要素,优势互补、一体多用,让天水的文旅融合更有深度、更有力度。在流量效应的带动下,天水的社会消费、就业增收、文旅融合持续多点开花,收入节节攀升,实现“一业兴、百业旺”,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把流量变增量,打牢文旅的硬底子,提升文化的软实力,才能持续引流,让文旅长红。天水麻辣烫的火热出圈,擦亮了天水乃至甘肃的文旅品牌,也助力伏羲庙、麦积山石窟等传统景区游客纷至沓来,可感可见的文旅融合,汇聚成一股股蓬勃之力,共促文化事业欣欣向荣,让千年文脉熠熠生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