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
原标题:石门山
王重扬
仲秋一日,阳光灿烂,是一个攀登峰顶、一览秋景的好日子。我们从天水市区出发,一个多小时来到放马滩森林公园,要登上石门山,须从这里穿越山谷。
公路在森林中曲曲折折地蜿蜒着,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清凉,山林夹杂着红黄绿各种颜色,展示着小陇山林区广阔而庞杂的植被分布。
从路边的一座小便桥跨过,就来到了陡峭山体脚下的第一道石阶。石阶以五六十度的夸张倾斜度盘旋曲折地隐匿在密林中,想象不出这石阶通向何处,也猜想不到我们将遇见怎样的风景。
怀着好奇和期待,我们一步步开始攀登。密林之中,隐约可以听到大人的爽朗笑声、孩童清亮的呼喊。抬眼望去,只见林木葱郁,遮蔽视野,不清楚声音来自何处。陡峭的石阶,一步步考量着人的决心,折来折去,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峰顶。
攀登了半个小时左右,一座山门过后,我们才得以看见遥远的石门山峰。南峰之巅前,有两段极为陡峭的台阶,抬头仰望,只见台阶上有几片闲云,不知其上有何光景。两位老者互相搀扶着,在台阶上吃力地攀登着。
跨过最后一级台阶,到达南峰峰顶,一股视觉风暴和强劲触觉——风力——几乎同时到达,我们顿时衣发飞扬。与此同时,我看见了秦岭余脉的棱棱角角、看见了渭河分流的丝丝缕缕……极目骋怀,秦州诸峰从四面八方分列着,几条河流泛着白光,曲曲折折在大地间闪现着,犹如几条置身碧海的游龙,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往北峰行。在危崖栈道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聚仙桥。桥长约莫二十米,横跨在南北两座孤峰之间,凭栏朝下望去,只见山涧深不见底,谷底一片深绿。聚仙桥连接起了两座石峰,让两峰对峙形成一道天然石门,这也是石门山得名的由来。
登临聚仙桥,石门胜景则唾手可得。虽然石门以“夜月”而享誉,但白日登临则近可赏峰之险奇、松之高危、石之嶙峋。遥想古人于中秋携友登临,饮酒赏月、赋诗纵情,远人间而临仙境。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陇月先得”之匾,无疑是这一情境的字证。
石门山上十之八九的建筑都集中在北峰上,多为明清时修建,都保留着陇东南地区古建筑的特征。其中峰顶的一座古庙,远远望去犹如白玉雕刻而成一样,令人不禁浮想联翩。一步步艰难攀爬过陡峭的山路后,终于能近距离欣赏其细节。或许是久经风霜的缘故,建筑的表层都显得发白,远看起来恰似玉殿。大殿为砖木结构,木门上雕刻着仙人图。进入殿内,缭绕着年代久远的土木气息。据介绍,这座建筑始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
当高天上的雁阵悠然掠过,我们方才准备归去。可惜的是,缺少了夜月这个传神的景致,多少有些令人惋惜。转而一想,游览名山,尽兴就足矣,又岂能完全看得遍?况且,石门山又岂能只登一次,他日定当与好友再登此山,在山上夜观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