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人如何颐养天年?
原标题: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人如何颐养天年?
中新网兰州11月14日电(戴文昌)敬老养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已流传数千年。在甘肃武威市博物馆馆藏的众多珍贵文物中,就有一件体现汉代尊老敬老的实物资料《王杖诏书令册简》,虽然历经千年,上面墨书的汉隶依然清晰可见,可以看出尊老养老在2000多年前就有法可依。

2024年5月16日,武威市博物馆馆藏的《王杖诏书令册简》。 戴文昌 摄
1981年出土于武威磨咀子汉墓群的《王杖诏书令册简》,原简共27枚,除第15枚缺失,其余26枚保存完整。武威市博物馆副馆长杨瑞说,简牍上面的墨书汉隶,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它是汉宣帝时期颁布的汉代专用尊老法典,也是当时处理老年民众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出土简牍千千万,为何这套简牍可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呢?杨瑞说,该简内容丰富、字迹清晰、次第分明,既有尊老养老、高年赐杖的明确命令,也有抚恤鳏(guān)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法规,反映了汉代对待老年民众的宽厚、仁爱,与它一同出土的彩绘漆木鸠成为中国古代敬老养老制度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实物见证。
在纸张使用未普及之前,简牍是中国古代文书的最主要形式。武威磨咀子汉墓群先后进行过5次清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的汉代简牍尤其引人注目。

图为正在展陈的彩绘漆木鸠。 戴文昌 摄
《王杖诏书令册简》记载的西汉时期五份诏书令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年七十者授王杖。”杨瑞说,当时的皇帝要给七十岁以上老年民众授一根长达一米九的王杖,而拥有王杖的老年民众拥有很多特权,比如说他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出入官府不用跪拜,如果有人侮辱殴打持杖老年民众要被处以死刑,同时还可以做买卖不交税,种田不交租等。
皇帝给老人赐王杖,那么王杖到底长什么样?在武威市博物馆的展柜中,记者看到了这件彩绘漆木鸠就是王杖的杖首,同时还注意到在鸠鸟的口中含有一颗食粒。《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王杖长九尺,顶端以鸠鸟为饰。杨瑞说,鸠鸟被称作不噎之鸟,寓意老年民众吃饭不噎着,身体康健。鸠同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美好祝愿。
鸠杖,又叫“王杖”,顾名思义是帝王赐予老年民众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种特殊权利的象征。汉代养老最大亮点就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鸠杖的权威性。杨瑞说,因此,持鸠杖是汉代老年民众的一种标志,标志着持杖人所享有的权利。

图为游客在参观彩绘漆木鸠。 戴文昌 摄
由此所知,汉代崇老之风极盛,上了年纪的老年民众,即使是普通民众,都能得到优厚待遇。有法律制度就有以身试法者,在汉简中还有明确的案例记载。杨瑞说,当时汝南郡有一个男子王安世,因为殴打了持杖老人,并且折断了皇帝所赐的鸠杖,被杀头弃市处以死刑,以儆效尤,说明当时的王杖制度在社会上有效地贯彻落实和推行过。
国家对老年民众优待政策贯穿于中国历朝历代。杨瑞说,《王杖诏书令册简》实际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汉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不仅有政策法律规定,还有不少量化指标。而汉代鸠杖又相当于“敬老卡”,可以享受许多优惠。由此可见,老年民众在汉代生活很有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完)
- 2024-11-07伏羲缘木上天庭
- 2024-11-07初冬话白菜
- 2024-11-05【滴水藏海】让一让,让出六尺巷
- 2024-11-01秦公之簋 敦厚如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