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文化书架

【书评】全面呈现敦煌石窟研究脉络

2024-12-20 11:05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书评】全面呈现敦煌石窟研究脉络

  沙武田

  1996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工作,从事敦煌石窟的研究近三十年,这段经历是幸运和幸福的。到高校工作后,除了自己的科研项目外,带领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敦煌石窟的研究成为我的主要工作。时时要考虑带团队的问题,要给学生找题目,要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从敦煌学的门外进入门内,对我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和对敦煌石窟认识的不断深入,加上教学的需要,面对数量繁多的敦煌石窟,经常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加之教学和工作关系,我时常思考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有效、准确地认识敦煌石窟,把握敦煌石窟研究的基本脉络。

  敦煌石窟的研究,已有一百余年时间,涉及的洞窟历史、考古、艺术、宗教等基本问题已大体明了,敦煌石窟的研究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时代。除了与其关系紧密的中古史、敦煌学、石窟寺考古、艺术史之外,敦煌壁画在形象史学、丝绸之路、西北区域历史、名物学、科技史、社会物质生活史,甚至医学等广泛的学术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敦煌石窟壁画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民族学等诸多学科,均发挥着其他文献资料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敦煌石窟有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研究者往往广泛分布在各个学科,所以每次召开涉及敦煌石窟相关主题的学术会议,研究者总是来自不同的学科,学科交叉性突出。学术会议上每个人所讲的内容区别很大,每每有“跨界”之感,甚至有“隔行如隔山”之叹,其中一个因素是受现代学科划分过细过专所致,但也从侧面说明敦煌石窟研究的多学科属性。

  所以,如何充分挖掘敦煌石窟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尤其是在新的时代和学术背景下,基于敦煌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针对高校教学的需求,编写一本能够全方位反映敦煌石窟基本历史信息和研究状况的著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保证质量,避免从书本再到书本的常规编撰手段,同时为了充分尊重专家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人研究方向,我们采取了针对性邀请、集体编撰的方式,邀请了在敦煌石窟及壁画图像各领域富有研究成就的老中青三代学者40余人,根据各自研究的专长和特色,按专题分门别类撰写相关章节内容。

  最后,由我来合并统稿。我最初的设想是编写一本教材性质的“敦煌图像学导论”,供学术界、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使用,为了突出教材的性质,所以信息量要大,撰写尽可能符合教材规范,不是单纯的学术论文写作,也不是专题研究,强调综述和总结的特点。内容主要围绕敦煌石窟各专题基本的图像内容、时代艺术特征、历史和艺术价值、相应的学术研究简史、核心学术观点、最新的研究动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思考等。

  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时,我拜读了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贤哲著作,如段文杰、史苇湘、贺世哲、施萍婷、关友惠、李其琼、万庚育、梁尉英、刘玉权等,总是感慨他们对洞窟壁画内容的了然于心,尤其惊叹他们写作时运用历史、考古、艺术、宗教等方面文献的游刃有余。同时,也拜读了松本荣一、姜伯勤、巫鸿、韦陀、李玉珉、肥田路美、罗世平、李静杰等对敦煌石窟跨学科研究的系列精彩论述,更加深了我对敦煌石窟研究美好且任重道远前景的认识。

  《敦煌石窟研究导论》是敦煌石窟研究领域学者智慧的结晶,是集体成果,作者群本身也是接力式的,一定程度上是在积极践行学术重在传承的不变规则。敦煌石窟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如今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更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那些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方法、奠基性的论著、代表性的学者,都是需要掌握的。所以,我们集体编著这本导论,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希望本书能够成为青年学子和年轻学者前进路上的铺路石。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相信所有参与的写作者都是欣慰的。

  以上,是对《敦煌石窟研究导论》编写缘起、背景及目的的简要说明。

  (《敦煌石窟研究导论》,沙武田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文为该书总序,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