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探索·发现》祁连风冷,居延玉门。在河西走廊,遥望汉代的背影,聆听丝路蹄铃!
公元前121年,惊涛骇浪般的时代变革席卷长江黄河。遥远的西陲河西走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发动了反击北方强大游牧民族匈奴的战争。
河西走廊纳入汉王朝版图。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胜利,汉武帝的目光从此开始眺望遥远的西域。
开发西北新获得的土地以及修筑国防工事,迅疾上升成国家战略。同时,大规模的移民实边也开始了。

矗立在戈壁滩的居延塞烽燧

敦煌市瓜州县境内的汉长城烽燧

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大湾城遗址
河西走廊上千里的广阔地域,出现了城墙、烽火台、障坞城堡。穿越高山戈壁、大漠绿洲的长城,显示了汉王朝捍卫疆土不可撼动的信念。
今天走进河西走廊,依然可以看到遍布的长城和烽燧,仿佛一道历史留下的风景线。
那些风云激荡的岁月往事,留在苍茫戈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探索·发现》栏目推出三集纪录片《河西汉塞的戍边岁月》,讲述汉王朝打通河西走廊,列四郡、开两关,戍边开发的故事。
第一集《边塞烽火》
当汉武帝取得了河西走廊,新设河西四郡,修筑了沿河西走廊西去的汉长城,以及沿黑河而上的居延塞,这些长城成为汉王朝北方坚固的防御工程。

居延塞甲渠候官第四燧复原图
考古人员发掘了居延塞甲渠候官遗址,出土了简牍、弓箭、转射、铁甲、辘轳、铁农具等,以及众多生活用具。距离甲渠候官遗址数十公里处,是一座被命名为甲渠塞第四燧的烽燧。尽管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光,烽燧的布局结构依然清晰呈现。在河西走廊,这样的烽燧遍布戈壁。

居延塞甲渠候官遗址
今天保存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数万枚汉简,呈现了历史细节,也留存着历史的余温。当中记载有汉代戍边的士卒名籍,戍卒颍川郡阳翟邑汲阳里张乐,28岁。来自蜀郡的段寿只有17岁。
而面向西域的敦煌绿洲,打开了西域的大门,阳关和玉门关出现在历史的视野。
第二集《家在河西》
汉王朝在河西走廊移民戍守、屯田开发,展现出宏阔的历史画卷。

疏勒河畔的玉门关
大河西流,汉朝管理河西,以两大河流疏勒河和黑河为主干,居延泽碧波荡漾,疏勒河浇灌的敦煌绿洲,连接着西域。对于汉王朝新辟的西部疆域,这些绿洲宛若翡翠般的存在。戍边、开发、西去的丝路,都有绿洲的滋养。

戍卒名籍木简
汝南郡的丁恢与同样来自中原的龙寅年龄相仿,但他们从事不同的戍边工作,丁恢的工作是驻守在长城烽燧线上,警备是他神圣的使命,龙寅的任务却是种田。胡凡的职责是修水渠。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戍卒,像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洪流,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

玉门关千秋燧及附近的积薪
在玉门关和阳关,汉王朝最西端的戍守吏卒,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景致,也有萦绕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无限牵挂。
第三集《悬泉置》
公元前100年,20岁的解忧公主来到悬泉置,为了大汉社稷,远嫁匈奴乌孙。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数万枚汉简,揭开了汉王朝与西域交往的历史细节。
汉王朝的邮驿被视为“国之血脉”。“置”不仅是传送公文政令的驿站,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公务人员接待站。考古表明悬泉置的公务人员有37人左右,有传马43匹。悬泉置还发现了最早的皮鞋。
《元康四年鸡出入簿》记载的是悬泉置在元康四年,招待过往官员所用鸡的数量,这一年悬泉厨共获得鸡88只。《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记载了公元前61年,悬泉置啬夫弘接待长罗侯常惠的费用帐簿。弘还见证了匈奴日逐王归汉。这是汉朝的声威。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汉长城
丝绸之路在长城拱卫下,迤逦西去。使者相望到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戍守河西的吏卒,书写了那个时代的家国情怀。
星空下,山河依旧,那个时代的回响遥远而切近。在历史无比坚韧的进程中,深深震撼一个时代的,也一定会穿越时空,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
- 2024-12-23【甘快看】“简”述廉洁 | 两千年前的养老政策
- 2024-12-09酒泉夜光杯雕,一杯倾倒两千年时光
- 2024-12-05围炉煮茶里的茶文化
- 2024-12-05围炉煮茶 大雪时节的小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