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一年
原标题:我的这一年
文\蒋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我默念这句话时,时间的指针已指向2024年岁末。
刚刚下过一场雪,窗外花圃中,牡丹、玫瑰、月季等各种花草,统统收敛起抒情的姿态,以缄默、隐忍的模样,积蓄春天勃发的力量。东方,一轮朝阳,似有人提着的橘红灯笼,正一寸一寸攀爬上合黎山头的上空。
回望这一年走过的路,似雪地上的脚印,欢喜和清静并重,喧腾和孤寂交叠。斑驳陆离的光影中,每一步都关乎成长与蜕变,每一步都努力迈向诗意和美好。
这一年,AI不再是遥远科幻里的缥缈概念,它深度嵌入了我的生活。智能助手精准洞悉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必说购物、听音乐、观影,不必说解疑答惑、养生锻炼、生活百科,单是从规划出行最优路线到推荐契合心意的读物,就已便捷得如同贴心老友。我虽人到中年,却不愿和时代脱节,积极跟着线上教程学习实践,试着让代码表达创意,让数字科技融入生活点滴。虽然学得艰难磕绊,却在字符的光源中望见无限可能,像在荒芜苍茫处遇到闪着希望之光的新芽。
这一年,“数字孪生”让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不再遥不可及。坐在家中轻点屏幕,隋唐的衣冠,宋代的笑容都突破时空禁锢,扑面而来;佛陀的庄严、菩萨的祥和近在咫尺,慰藉心灵。千年的历史不再只存于一堆发黄纸页的记载,绝美的壁画也不再空锁于绝壁石窟。飞天的飘飘衣袂,仿佛还携着汉时的清风;殿宇的精巧华美,又氤氲着唐宋皎皎明月的清辉。壁画变成了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却又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如果说,而今的数字科技让我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安享生活,那千年前的敦煌古人,又何尝不是用一个虚拟的世界安抚他们的人生?六月的骄阳下,当我站在敦煌莫高窟前,仔细欣赏比照曾在电脑中看到的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惊奇地发现“数字敦煌”,要比仰着脖颈看到的真实图案更细腻更生动。这一刻,我彻底臣服在了现代科技的光晕之中。
这一年,“非遗国潮”魅力四射。通过数码科技,领略了潮汕的英歌舞,欣赏了陕西各地的秧歌汇演,在兰州太平鼓声里,看踩着高跷的关公挥舞他手中的宝刀,看醒狮翻腾凌越。我沉醉式地听《河西宝卷》,听花儿,也听各地民间小曲。传统文化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引领着我沿着蜿蜒向西的黑河,追寻非遗文化的脚步。曾钟情于泥塑,学习河灯的制作;曾停留在农家,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面塑;也曾流连在剪纸、葫芦烙画的精美工艺里,常常忘记了朝暮。虽是浅尝辄止,但通过自己的手精心创作的一件件作品成功展示出来,心底还是涌满了自信和自豪之感。
这一年,感恩的话题频频出现,聚焦成一道道温暖的目光。我踊跃参加各项公益活动,为环卫工人送早餐,为孤寡老人送温暖,陪伴抑郁孩童疏解他们的心结,奔走于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的学子之间。个体虽渺,但汇聚众人之力,亦是磅礴之势,使得黑水河畔的秋风携带着温情,让冬雪散发出最纯净闪亮的光泽。
这一年,坐高铁去吃了天水麻辣烫,开车去甘南看了草原上的星空。“看山看水看风景,见人见物见生活”,沉浸式的文化之旅,让诗意和远方不再遥远。读书,运动,努力工作,让自律拥抱健康,让生命绽放出了倔强活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眸2024年,匆忙走过的四季里,奔波过蹉跎过,失落过也收获过。霜雪染白了青丝,风雨皴老了皱纹,但不变的是怀揣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拥着对生活的深情和诗意,一路追光,逐梦而行。愿我们明天的途中,风清云淡,前行步履不慌不乱;阳光明亮,人间烟火温柔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