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民俗风情

新春走基层|静宁:非遗社火里的盎然春意

2025-02-12 09:04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有人说,西北人浓浓的年味,藏在喧天的锣鼓和舞动的龙狮里。正月里的静宁,一旦听闻阵阵锣鼓声,大家便纷纷出门涌上街头,一探究竟。热闹的社火表演把人们对丰收、祈福的美好愿望表现地淋漓尽致。

  农历正月十四,凌晨的山峁还是漆黑一片,而李店镇的村部里,社火演员和工作人员已经忙的热火朝天。今天,是他们在村上为元宵节社火展演准备的最后一次彩排。

  “我们这次的展演队伍有160多人,有高跷、舞狮、旱船、赶毛驴、撇议程等传统表演,今天再好好排练一下,明天给咱静宁的老百姓好好耍社火,拜个吉祥年。”李店镇干部陈晓维边忙活边说。

  社火表演讲究服装与化妆艺术,也是社会表演最具仪式感的部分,对于参演者来说,化妆神圣而关键。画上脸谱的那一刻,一个生动直观的表演形象将呈现在大家眼前,社火演员就成为了他所扮演的角色,社火的氛围也会更加隆重和庄严。

  在一间临时腾出的化妆间里,七八位化妆师傅分头行动,给演员挨个化妆。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人,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化妆师傅们各显神通,有的用手指涂抹颜料给脸颊打底,有的画笔飞快舞动,勾勒图案。社火演出里的角色越丰富,化妆师傅们就越“拼”。“白娘子”“福星”“将军”“财神爷”……经过化妆打扮,社火里的角色每个都神采飞扬,惟妙惟肖。三五分钟里,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色,新脸谱让他成为了另一个“他”。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老辈儿就在耍社火。”60岁的胡笃兴是静宁县李店镇人,耍了一辈子社火的他最拿手的就是撇议程。每个春节,他都会和家乡的社火“重逢”。

  胡笃兴老人从10岁起就在自己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开始学习撇议程,至今已有五十余年。他自己撰写了一本近三万字的《古树开花》议程书。在胡笃兴的身旁,化妆师傅正在为胡笃兴32岁的儿子胡双科和9岁的孙子胡轩铭装扮。

  “我今年32岁了,从我爷爷在世时,我就跟着他和父亲一起耍社火。作为年轻一辈,我希望把静宁传统的民俗文化、社火技艺传承下去。”胡双科说。

  在社火演出的队伍中,还有不少七八岁的“小狮子”“小旗手”,也有七八十岁的“灵官”“曹操”。在静宁,过年不耍一场社火,年味似乎就少了很多。过年不看一场社火,这年就不算完整。乡村里热闹的社火将辛苦一年归来的人们凝聚到一起、温暖在一起。

  进入新时代,静宁的社火表演不断融入新元素,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时尚的装扮和国人引以为傲地、国家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也得以展现,让这一古老的民俗艺术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一场充满激情的社火盛宴,不仅为静宁的城乡增添了喜庆氛围,更让人们在欢笑声中接受一次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和洗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你看,静宁的社火,来了!

  通讯员 王雅霏 薛佳轩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