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独家

《读者》(海外版)期刊发表杨建仁文章《玉兰花开香满园》

2025-03-24 18:14 来源:读者

 

玉兰花开香满园
杨建仁

  在象征着耕耘的芒种时节,我慈祥而善良的母亲永远离开了鲜花簇拥的世界。

  没有想到母亲会突然离开我,心中深深的愧疚和遗憾难以言表,只有无尽的悲痛和刻骨铭心的追思,将伴随我人生后半场的漫长岁月。母亲,只有她和我,真正分享过心跳。那些曾经共度的时光,从记忆深处奔涌而来。

  母亲在硝烟弥漫的年代度过了艰难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便跟随姥爷、姥姥开始操持家务,生活的艰辛过早地磨炼出了她坚强独立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德。1951年,母亲和父亲结为伉俪,开始了温暖而幸福的家庭生活。

  母亲一生通情达理、任劳任怨,在和父亲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总是全力支持父亲的事业,精心照顾父亲的生活。 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她带着全家人先后在兰州、西安、天祝、永登等多地生活。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6人能够接受教育,母亲和父亲想方设法,将我们6人分别安排在4个地方学习,这在20世纪7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母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母亲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家生活全靠父亲的工资支撑。但母亲治家有方,勤俭为本,将全家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们全家人也很少饿肚子。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根菜叶,所有的剩菜、剩饭都是她一个人悄悄吃完,而逢年过节,母亲总会端上留存的好吃的让大家分享。小时候过年,我们都会穿上 她亲手缝制的新衣服。为了节约,大的穿完了,改造一下小的再穿,即使是旧衣服,母亲也收拾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母亲一生勤俭节约,用父亲微薄的工资,养活了一家8口人,终生没有欠过别人的一分钱。

  母亲从小生活艰苦,和父亲成家后,多次举家搬迁,因父亲常年在偏远地区从事科研工作,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家里的所有事务。刚毅和坚强成为她骨子里最闪亮的品格。多大的困难她都不畏惧,再复杂的事情她也从不回避。在我们家落户农村的7年时间里,母亲既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又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尤其是大会战期间,母亲早上5点起床给我们做好饭,然后徒步二三十里路去劳动,晚上归来时常常是星光满天。母亲的隐忍和吃苦耐劳给我们儿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绵延不断地影响了我们三代人。

  母亲一生奉行“好人有好报”的生活信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她总是给每个人以更多的关爱、尊重、自主和包容。把儿女们拉扯长大后,又把温暖的目光投向孙子辈和重孙辈。她也常如此无私地帮助别人。20世纪70年代,在农村劳动最艰辛的那段日子里, 她在煤油灯下给农民朋友们裁剪缝制衣裤,常常干到深夜,却从不计报酬。无论我们的家搬到哪里,她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左邻右舍,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称赞。也有不少帮助过母亲的人,她都一一记在心里,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送去礼物。她嘴边常常说着一句通俗但很有哲理的话:“花着花着,菩萨给着;抠着抠着,窟窿等着。”

  母亲一生豁达乐观,做事公道公平,尽管心里写满了艰辛,但脸上却看不见风霜,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母亲属鸡,她就像一只勤劳的老母鸡一样,用坚实的翅膀呵护着儿孙,用炽热的体温温暖着儿孙。在父亲去世后的30年里,她和儿孙们朝夕相处,尽情享受着属于她的天伦之乐。对这弥足珍贵的岁月奖赏,她常怀欣慰与感恩。

  母亲走过了92年的风雨历程,她的一生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也是一份无法复制的财富。在人生的路途上,她担负着最多的苦难,肩挑着最多的压力,吞咽下最多的泪水,流淌着最多的汗水,但她仍然以仁爱、温情、慈悲、坚强面对人生,只知耕耘,不问收获。有母亲在,哪怕全世界都睡了,都会有一盏永远不灭的灯在等我们。

  今生今世我们再也无法陪伴她了。一别再无归期,相见只在梦里。天上人间,阴阳两隔,人生是一场悲伤的告别。而这场告别不是一时撕心裂肺的伤痛,而是一生无法治愈的潮湿。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如果生命是一树花开,母亲便是一朵最灿烂、最耀眼的玉兰,虽然花朵凋谢,落英缤纷,但枝干苍劲,芬芳四溢。玉兰花开香满园,我们沐浴着母亲的馨香,永远感恩她、永 远怀念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