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越剧团与陇剧《枫洛池》
原标题:兰州越剧团与陇剧《枫洛池》
兰州市越剧团为了在新的地域求得新的发展,将陇剧《枫洛池》移植成越剧的《枫洛池》(剧照)
戏迷就是戏迷,一迷戏,二迷名家,三迷剧目的副产品如节目单、剧照、戏票、演出广告等。这些物品越古旧越觉得珍贵,因为这是“戏”所走过的历史足迹,一一记载着舞台艺术曾经的故事、情结、人缘、美悦与影响。
西北师大何齐云老师就是个十足的戏迷,网名叫“戏云”,是当今兰州秦腔须生名家张安学的“粉丝”。可他啥戏都好,啥剧种都爱,只要是戏曲艺术,均是他之心爱。最近他在网上发了许多兰州市越剧团当年的剧团介绍、剧目简介、人物表、剧刊、剧照等,一帧帧、一张张,均携带着古旧原始的戏剧光影。他的这些收藏品虽是戏迷们穿越时空的美好记忆,却让兰州市越剧团的话题又一次“挑了出来”。往事往往如姻,但物品文图犹在,有着印证兰州老戏迷的心心念念,年轻的人的确不知其中有何“三味”。
我先抄录出何老师“戏云”中的一连串越剧剧名,看谁看过这些戏:《孟丽君》《二度梅》《玉蜻蜓》《西厢记》《桃花扇》《王昭君》《红楼梦》《珍珠塔》《紫箫》《琼花》《文成公主》《淇水悲风》《纺纱闯将》《荔枝换红桃》《洪湖赤卫队》《王老虎抢亲》等等。这些剧目都是越剧的看家戏,古典的、民间的,甚至包括《琼花》《洪湖赤卫队》现代戏均是当年非常走红的戏目。 而演员表上反复出现的名字如尹树春、筱素娥、杨雪临、李慧琴、叶茗、陈月珍、徐兰英、叶美芳、梁小巧、尹春凤、徐兰英、高娟娟等等,均是这个团的“四梁八柱”。 剧团就是演戏的,“高台教化”人的,没有好戏好演员就没有市场没有前途。
从戏迷的这些收藏品中我们得悉,兰州市越剧团系原上海春光越剧团,是1956年支援祖国西北建设来的,受到兰州市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与支持。1960年前后该团共有演职员56名,青年演年占全团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那台越剧《荔枝换降桃》是他们从上海迁兰来的第一场见兰州观众的剧目。 在兰州,该团坚决贯彻了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4年光景共演出1460多场,观众100多万人次, “深受广大观众的爱戴与赞扬”。该团曾被评为兰州市城关区文教群英会的先进集体,并评选出3名代表出席了兰州市和甘肃省文教群英会,该团副团长田振芳还光荣地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0年兰州市越剧团被撤销。后又恢复重建, 获得新生。原剧团的主要演员尹树春、李慧琴、徐兰英、梁小巧、筱素娥等重返舞台,大部分演职人员也都相继归队,还吸收了部分新生力量。恢复后的兰州市越剧团上演的第一台戏是《西厢记》,导演为司徒阳。后来,该团便“演化”为兰州市轻音乐团,再后来这个团又和别的团合并了。越剧便在兰州应时远去,少有人知,但在兰州戏迷观众的心目中并没有“销声匿迹”,从上海支援大西北的越剧艺术家及其后代,人们今天还时不时想起他们,感念他们。
在中国戏曲百花园中,越剧是个影响挺大的剧种,它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1923年以“绍兴文戏”“文武女班”名义进入上海,在演出中不断衍变、发展捕获生机。到1949年,大上海有近30个以“女子文武”(男角也由女子扮演)为主体的越剧剧团。支援兰州来的上海春光越剧团也以女性为主体,她们的戏演得文雅、细腻、软顺,唱腔音乐十分柔美绵和,这确实是一种江南“小桥流水”般的风韵,自有她们的美妙神采,与西北的秦腔“吼”风格颇为迥异。上世纪50年代上海越剧开始男女合演的革新尝试。来到兰州的越剧团也在艺术实践中直面现实,自我变革,让剧目和剧种风格更加融合于当地人们的戏剧习俗生活之中。
那么,曾经的兰州市越剧团缘何上演过陇剧《枫洛池》呢?当我们反视兰州越剧的过往历史就会理解舞台的奥义与自由之对于剧团、剧种的重要作用——尽管一个剧种一个剧团在大的方面是不可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走向——而在艺术内部确有规律又必须要遵循。
我国是戏剧大国,至今还存活着340多个剧种。在历史的泱泱长河中,一个剧团,一个地方剧种,兴衰成败生死存亡那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上海春光越剧团当年遵照政府的号召迁来成立兰州市越剧团,他们也是未来未卜、成败难定。但她们这支越剧队伍却从艺术的使命、角度和办团的经验上来定夺自己的努力方向。
1959年秋,因陇东道情《枫洛池》在京演红了受到中央领导和各界人士的肯赞,故而甘肃在年底宣告“陇剧”诞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后的一个新生剧种,《枫洛池》便成了陇剧的“开山之作”。作为兰州市越剧团为了在新的地域求得新的发展,将陇剧《枫洛池》移植成越剧的《枫洛池》便是她们自我革新的又一艺术实践。如前文所述,剧目和演员是剧团、剧种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上演经典剧目,上演民间戏文,上演时兴戏剧,均是在发展自身剧种剧团的活力,也是在丰富戏曲百花园中的“多样性”。然而剧种剧团之间的交流互学,从本质上讲归位于艺术之对于观众群体的亲和力——走向民心,真正为人民演出,这一点是永恒不朽的。曾经的兰州市越剧团就是这样践行着的。
2019年甘肃省陇剧研究会一行人赴南方考察越剧、淮剧的历史与现状,她们的剧种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她们的剧团照样正常演出,创作也很活跃,真可谓“一方水土养出一方文化”。越剧虽然早就离兰州而去,但她们的艺术精神在兰州戏迷观众的心目中依然长存,这一点,十分耐人寻味。
□严森林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