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要闻

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责任 | 甘肃法院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效能

21-08-23 15:5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责任 | 甘肃法院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效能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横跨黄河、长江、内陆河流域,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资源,赋予了全省法院特殊的司法使命。

  2019年6月,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实施意见(试行)》,对全省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作出明确规定;

  2020年1月,省高院发布《关于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这是全国第一个由高级法院发布的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司法文件;

  2020年9月,省高院与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级人民法院签订《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切实发挥司法保护治理黄河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作用……

  近年来,我省法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加强生态保护、筑牢生态屏障作为底线性任务,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切实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效能,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绿色丝绸之路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树立“一盘棋”思想倾力构筑生态司法“甘肃模式”

  近年来,我省法院紧紧围绕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布局,着眼于流域、林地、草场、空气等环境因素跨行政区划的自然属性,按照司法管辖与行政管辖适度分离的原则,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性,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的统筹管辖和专门审判。

  省高院先后出台《关于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全省林区法院案件管辖实施意见(试行)》《甘肃省环境资源案件受案范围暂行规定》等,对全省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作出了具体规定,甘肃矿区人民法院成为全国首家专司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中级法院,下设的兰州环境资源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的全国仅有的两家跨域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之一。

  在环境资源案件统筹管辖和专门审判工作探索实践中,我省形成了以省高院环境资源庭为“点”,林区两级法院为“线”,矿区法院及各市(州)集中管辖法院为“面”,跨域集中管辖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并重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格局。

  专门审判机构的建设犹如一个个环保支点,为陇原大地的绿水青山撑起了司法的“保护伞”,被最高人民法院归结为“甘肃模式”。

  坚持“两山论”理念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司法保护

  在特殊的生态地位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一直是甘肃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定位。全省法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加强对祁连山、黄河流域甘肃段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司法保护的探索实践。

  祁连山既是甘肃河西走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更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省高院制定了《关于加强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审判工作、为构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设立祁连山林区法院,聚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整治和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依法维护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冰”生态环境体系总体安全。在保护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和生态修复基地,进一步延伸司法保护和法治宣传教育触角,构建既方便群众诉讼又便于司法审判的环境资源审判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加强黄河上游及洮河生态统筹保护,省高院制定了《关于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定位,发挥环境资源案件跨地域集中管辖的体制机制优势,着力加强流域内司法协作,将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逐步向纵深推进。设立洮河林区法院,集中管辖太子山、莲花山、尕海则岔和洮河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案件,并在玛曲阿万仓湿地等生态脆弱区设立生态法庭,有效推进了跨区域司法保护、全流域协同治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守护好长江流域甘肃段的生态安全,是我省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省高院将舟曲林区法院拓展为白龙江林区法院,专门管辖白龙江流域特别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案件。陇南中院在白龙江流域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陇南片区法庭、裕河自然保护区片区法庭等多个生态法庭,多层次、全方位织牢长江“十年禁渔”司法防护网,推动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的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大格局。在此基础上,省高院与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级人民法院签订《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推进生态司法保护跨域协作。

  开展“三合一”审判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省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合力,通过专业化的环境资源审判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水平。2020年以来,全省共审理环境资源案件7998件,其中刑事案件390件,民事案件6566件,行政案件811件,环境公益诉讼227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4件。

  我省法院全面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在全省设立十个生态修复基地。在盗伐林木案件中,创新刑罚执行方式,在适用法律责任上推行易科执行制度,以补植复绿的修复作业代替传统的罚金刑,让“砍树人”转身为“种树人”,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有效促进了生态恢复,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近年来,我省通过审理此类案件,复绿补绿面积达6811.3亩。

  在全省法院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机再现祁连山,河西走廊勾画新能源发展的“风光甘肃”。全省法院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努力让绿色成为幸福美好新甘肃最动人的色彩。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李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短视频丨严查!儿童体检不得做微量元素检查 短视频丨严查!儿童体检不得做微量元素检查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甘肃张掖:万吨早酥梨采摘忙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甘肃张掖:万吨早酥梨采摘忙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靖远瓜园村:稻田“作画”献礼建党百年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华天宝润陇原·靖远瓜园村:稻田“作画”献礼建党百年
  • 【小康圆梦·看甘肃】民勤:食用菌激发乡村振兴新“蘑力” 【小康圆梦·看甘肃】民勤:食用菌激发乡村振兴新“蘑力”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祁连山“底色之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祁连山“底色之变”
  • 玉门:不断激发非遗活力 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玉门:不断激发非遗活力 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 【“飞阅”中国】秋雨润祁连 【“飞阅”中国】秋雨润祁连
  • 草原骑警,牧民心中的亲人——记玛曲县公安局草原骑警大队 草原骑警,牧民心中的亲人——记玛曲县公安局草原骑警大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短视频丨严查!儿童体检不得做微量元素
2   资源换产业 风光无限好——酒泉玉门市
3   兰大送新生“骆驼驾驶证”月饼
4   酒泉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议召开
5   甘肃通渭:风机与梯田
6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
7   生态保护助力敦煌鸣沙山恢复“鸣叫”
8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物
9   甘肃张掖 拓展休闲健身娱乐空间
10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10余年攻关敦煌石窟数
11   甘肃舟曲“多彩石城”变废为宝育“生态
12   “中国第一期刊”《读者》的“前世今生
13   都上国际T台好几回啦
14   “石窟鼻祖”武威市天梯山大佛足部与局
15   “老板”指令转账 兰州一家公司被骗14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