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检察院文书鉴定人:让白纸黑字“开口说话”
中新网兰州8月25日电 (记者 崔琳 艾庆龙)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文书鉴定实验室内,从业已有35年的司法文书鉴定人王玮正在综合利用三维立体显微、光谱分析等技术,开展对文书上的正常笔迹及非正常笔迹鉴定。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文书鉴定实验室内,司法文书鉴定人王玮正在综合利用显微、光谱分析等技术进行文书鉴定。 艾庆龙 摄
“横、竖、撇、捺,我们写下的汉字,大都包括这类笔画。我们的工作便是借助高科技观察这些笔画的长短、间距、运笔走向和形态。”近日,王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介绍说,将带有印章的鉴定材料放置在设备之下,经过操作,电脑显示屏上的平面印章呈现出立体化,通过观察颜色、墨迹等,她判断出送检文件上盖的是印刷章,且顺序为“先章后字”。
图为光谱分析等技术展现。 艾庆龙 摄
王玮讲述,看似轻松的鉴定工作,以前更多的是依靠司法鉴定人自身经验。起初,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年代,鉴定人使用最多的工具便是放大镜,他们用10倍放大镜辨别字的笔划、走向,还须将字体临摹出来,进行检材和样本比对,很费眼睛,也很费力。如今,利用高科技,就能一步完成检材和样本扫描,将文中单个字样提取出来,再进行比对,省时省力。
同样身为司法文书鉴定人的周婧,没有经历过经验判断阶段,但她清楚,文字是死物,它无法直接告诉你信息真伪,这便需要分析一定数量的书写字迹材料,通过笔迹特征的变化,捕捉线索信息,让白纸黑字为公平正义“开口说话”,目前更多应用于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
图为司法文书鉴定人鉴定送检文件,他们将查证其是先盖章,还是先签名。 艾庆龙 摄
周婧说,对于外界传言文书鉴定人工作神奇,实际上更多是研究常人不太注意的细枝末节。有些犯罪嫌疑人虽然会刻意改变书写习惯,但在专业仪器的检测和专业人员多年经验的鉴别下,造假终会“无所遁形”。
记者了解到,鉴定一份笔迹,办案人需要按照司法鉴定人的要求去找不同时段,近5年甚至近10年送检文件中主人公的相关字迹。通常拿来之后,再由鉴定人一页一页去翻,一个字一个字去找,找到相同的笔划或者相同的字迹,再通过文鉴相关设备,做出字迹特征比对表。
图为检材和样本比对。 崔琳 摄
“这份工作对于眼睛的考验可不小,鉴定人长期盯着屏幕看,几天下来,再看周围都是恍惚的状态。”周婧告诉中新网记者,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除书面签名外,电子签名成为了一种新方式,而这一变化,也给文书鉴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周婧说,文件检验和电子证据鉴定在未来必然会结合起来,这需要判断的不仅是手写体的真伪,更要判定网上操作签名的过程,是不是由本人实施,这是跨专业结合研究的方向。(完)
相关新闻
- 2021-08-24朱玉在省检察院有关会议上强调 抓实“四大检察”守好公平正义防线
- 2021-08-23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宋亮决定逮捕
- 2021-08-19甘肃省检察院召开第二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 朱玉出席并讲话
- 2021-08-18敦煌市人民检察院: 让公平正义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