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法企互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岷县法院发挥“法院+工商联”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4-04-11 16:09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法企互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岷县法院发挥“法院+工商联”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孙涛

  “司法确认优化营商环境,当归法庭彰显为民情怀”。近日,当事人柳某将一面写有如此大字的锦旗送到岷县人民法院“当归法庭”,向及时化解涉企纠纷,解决其烦心事的办案人员表达诚挚的谢意。

  “当归法庭”是岷县法院服务保障特色产业的一项务实举措。近年来,岷县法院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法院+工商联”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法院与工商联的协调沟通,深入推进“法企互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沟通联系常态化

  “我们与县工商联协商制定了沟通联系办法,充分发挥法院审判职能作用和工商联密切联系中小微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由32名员额法官分别联系县域内的96家民营企业。”岷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白亚军介绍说,法院和工商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信息互通共享,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并向联系企业发放“法官服务企业联系卡”。

  随着法官联系企业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岷县法院与县工商联牵头建立了“法润百企”微信交流群,为企业精准提供法律服务。微信群由县法院员额法官、县工商联分管领导和县域内30余家企业负责人组成,不仅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答疑解惑,而且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订单式”司法服务,定期为企业推送与其密切相关的借贷、担保、融资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法润百企”微信交流群建立以来,已推送法律信息40余条,解决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20余次,进一步畅通了法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

  助企发展精准化

  1月25日,“当归法庭”组织法官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法官与企业负责人、法律顾问座谈交流,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后,现场剖析、详细梳理企业在生产加工、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供解决方案,增强企业管理者的法治观念,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2023年10月,岷县法院积极探索建立以保护当地“岷归”品牌,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特色化、专业化“当归法庭”,以精准化司法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归法庭”成立以来,在中国当归城、农贸市场开展大型普法宣传3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并依法化解中药材领域民商事纠纷案件70余件,切实为中药材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岷县法院还联合工商联经常性开展企业家进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干警深入联系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活动,畅通法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法律意识。活动开展以来,联系法官在走访企业过程中帮办实事2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

  化解纠纷便利化

  3月25日,原告湖州合景科技合伙企业因追偿权纠纷将被告严某某诉至岷县法院,案件通过网上立案,并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立案庭立案后,速裁团队于3月27日联系原、被告调解。因原告为外地企业,考虑到诉讼便利,承办法官通过网上音视频调解方式主持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历时2天。

  “该案的快速调解,减轻了企业诉累,维护了企业权益。”白亚军说,“我们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所有的涉企案件在立案庭登记后,先进行诉前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再转到民商事团队办理。整个办案过程中,对涉企案件加盖‘绿色通道’印章,做到‘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为进一步推动涉企矛盾纠纷便利化解决,岷县法院还针对金融纠纷多发的实际,牵头成立岷县金融纠纷调解室,推进金融纠纷源头治理。今年以来,金融调解室共调解成功金融案件35件,案件标的额6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民商事金融纠纷的低成本、高效率化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