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天水中院推动执源治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原标题: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天水中院推动执源治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齐洪德
执源治理是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天水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完善“法院+”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推动执源治理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推动执行工作从“末端执”转向“前端治”。
完善多元解纷机制
“法官说得对,我接受你的道歉,剩余货款再给你一段时间的宽限期,咱们生意人,和气才能生财嘛。”近日,清水县人民法院在调处一起某鲜肉店诉某餐饮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时,某鲜肉铺负责人拿到餐饮公司支付的5000元欠款后笑着说。
“我们通过‘调解+督促履行’,让餐饮公司当场给付拖欠了四年的猪肉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清水县法院办案法官介绍说。
据悉,清水县法院积极发挥执前调解先天优势,对于经执行和解前置程序审查符合和解条件的,按照案件类型对接“综治中心”开展执前和解工作,在诉前调解中加强对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的指导,确保小标的额、有财产保全等类型案件当场履行,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了45.06%,诉前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下降3.34%。
天水法院不断完善“法院+”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推动执源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加强立审执衔接配合
今年7月,甘谷县人民法院诉服中心通过“以保促调”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以最小的诉讼成本实现了最大的诉讼效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甘谷县法院还建立了审判执行“双向列席”制度,审判部门在审理疑难复杂、具有执行内容的特定案件需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的,邀请执行法官列席会议。执行部门在办理疑难复杂或者争议较大的案件时,邀请案件一审承办法官、合议庭成员列席会议讨论。
“全市法院干警以减少执行案件数量为首要目标,进一步转变办案理念,在立案、审判中加大诉前保全、诉讼保全的引导力度,实现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天水中院执行局负责人张小莉说,立案、审判、执行中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调解和裁判内容的可执行性研究,避免因执行事项不明,导致执行不能。
前置部分执行事项
前不久,秦州区法院小天水法庭干警与人民调解员诉前成功调解了某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与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因买卖加气块产生的货款纠纷案。
“案件调解结束并不意味着彻底的结束。”小天水法庭庭长丑居平说,在送达诉前调解书时法庭干警一并向该案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放了《自动履行告知卡》,告知其逾期不履行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诉讼代理人当场表示会督促公司尽快按照调解书的约定履行义务。
最终,在法庭干警的督促下,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某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支付货款30万元。至此,该起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全市法院建立执行通知前置机制。”张小莉说,试行民商事裁判、调解文书制作新格式,将执行程序中的执行通知书内容及风险告知书附法律文书之后,一并送达当事人,建立确认送达地址、收款账号等信息前置确认机制。
与此同时,建立执行和解前置机制,执行案件立案登记前,经诉讼服务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执前和解的案件,登记“执前调”案号,并移交执源综合治理中心开展执前和解工作。
- 2024-08-07参与基层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甘州法院大满法庭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
- 2024-08-07永登法院运用速裁程序“解薪愁”
- 2024-08-07正宁警方规劝一名在逃人员投案
- 2024-08-07古浪警方破获一起合同诈骗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