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要闻

甘肃省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综述

2025-01-13 10:24 来源: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矛盾纠纷“集散地” 多元解纷“桥头堡” ——我省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综述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加快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解纷“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高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盼,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023年,全省各级综治中心推动调处矛盾纠纷38万余件,是2022年的6.3倍;2024年,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1.27万件,同比增长11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夯实了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底板,建设运行水平整体上走在全国前列。

  建强实战阵地——直面群众、解决诉求

  “这里就像个‘超市’,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窗口,有矛盾纠纷也可以根据需求挑选自己满意的调解室。”在兰州市城关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市民张女士点赞道。

  走进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城关区综治中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指示清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购物“超市”。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援助、心理咨询辅导、社会保障服务……这里的每一项民生服务和解决方案,都像是以供市民群众精心挑选的“商品”。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小矛盾,还是涉及法律政策的大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近年来,我省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按照“1厅+N室”模式(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金牌调解员室、心理咨询服务室、分析研判室等),加快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七中心合一”,倾力打造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公证、仲裁、速裁快审、行政复议、司法确认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搭建起直面群众、解决诉求的“服务部”。

  目前,按照“有机构编制、有固定场所、有配套制度、有职责职能、有经费保障、有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这一标准,全省各县区综治中心总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平均达到1200平方米,确保了综治中心有地方、有条件实战运行。

  与此同时,按照职能定位,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双中心”互促共治工作格局,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各自为政、交叉重复、工作碎片化等问题,切实发挥综治中心牵头组织作用,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元化解纷、信息化支撑,将综治中心建成“打仗的平台”。

  政法单位、调解组织、信访部门常态入驻,社会治理关联度高的单位部门动态轮驻,相关诉求涉及单位随叫随驻,实行合署式办公、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推进调解、仲裁、公证、司法确认、行政复议、行政裁决、速裁快审、法律援助、法律监督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质性办理,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2024年,全省综治中心调处化解矛盾纠纷81.27万件,现场受理信访事项8100余件、办理公证事项1.4万余件、行政复议事项1100余件、法律援助1.5万余件、司法确认2.5万余件、速裁快审1.1万余件、法律监督2590件、心理疏导干预1万余人次。

  健全工作机制——话有处说、事有处办

  2024年1月7日,白银市平川区群众蔡某在一理发店做发型设计共消费240元。1月30日,蔡某发现额头有少许头发断裂,怀疑是发型师操作失误所致,遂找到发型师高某理论,并要求赔偿。经过沟通,高某当场退回蔡某200元。2月5日,蔡某又发现头顶有大面积断发,再次找到高某说明情况,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争执。

  2月20日,蔡某通过“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反映情况。蔡某居住的社区书记接到平台提醒短信后,立即与蔡某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情况,组织双方调解。调解员释法说理,促使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纠纷圆满化解。

  这是白银市通过“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解决群众合理反映诉求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省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立群众诉求表达线下处置通道和信息化平台载体,搭建群众报事说事和矛盾问题解决的直达直办载体,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类诉求直诉直办、即诉即办、限时办理,先后推出兰州“小兰帮办”、白银“码上反映·马上办理”、陇南“民事直说1234”等一批“不打烊”的诉求表达平台,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

  综治中心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理念,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访前,确保矛盾纠纷排得出、接得住、调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全省创新实施“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明确将适宜调解的民商事诉前案件、警情类矛盾纠纷、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中的矛盾纠纷分流至综治中心“一站式”集中调处化解,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有效解决了“法院案件多、公安派出所警情多、信访问题多、基层排查化解少”等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分布问题。

  2024年,诉调对接流转民商事案件31.17万件,调解成功21.91万件,调解成功率为70.3%;警调对接推送纠纷类警情15.27万件,调解成功12.61万件,成功率82.6%;访调对接流转矛盾纠纷1.47万件,调解成功1.3万件,成功率88.5%。

  强化力量保障——政法协同、社会参与

  网格虽小,却事关千家万户。近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迎宾路社区的两名居民因一部手机引发矛盾纠纷,两人来到社区调解室,经过网格员窦小银耐心调解,纠纷妥善化解。

  “我们每天在网格内巡查、收集社情民意、并对矛盾纠纷摸排、调解。”窦小银说,他们还对有困难的居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与居民沟通,督促快速整改,确保社区平安和谐。

  窦小银只是我省数万名网格员队伍中的一员。记者了解到,我省各地以网格为最小治理单元,全面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完善网格员日常管理制度,细化考核奖惩办法,持续深化网格员能力提升行动,全省规范划分网格3.47万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47万名、乡村创稳网格员1.47万名,推动网格员常态化入户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报送情报信息、服务保障群众,打造了酒泉“网格蓝”、兰州市“田字型”治理等一批网格品牌,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一网共治、一格护安”。

  在此基础上,各地不断强化力量保障,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聘请退休政法干警及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职调解员,挖掘本地热心公益、善于调解的“田秀才”“土专家”充实调解队伍,在县级综治中心打造类案调解室、金牌调解室等520个,培育常驻金牌调解员636人,轮驻调解员2967名。

  注重政法力量协同。依托综治中心统筹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力量,全力做好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合力解决群众诉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组织心理咨询服务、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心理疏导干预在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大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到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等工作中来,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深化部门力量嵌入。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推动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力量进驻综治中心,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感知能力,主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主动共享数据信息,主动防范应对风险隐患,筑牢平安稳定根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