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寻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优解”——白银公安积极构建立体化反诈新格局

2025-03-17 15:24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寻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优解”

  ——白银公安积极构建立体化反诈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胡庭瑞

  近日,刘先生到白银区某农村信用社办理30万元的大额取款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取现原因,刘先生支支吾吾不愿回答。警觉的工作人员通过“警银联动”机制,立即向白银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发出协查请求。5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揭穿一起炒股投资理财骗局,让刘先生免受30万元损失。

  近年来,白银市公安机关积极构建“科技+人工”预警、“警银+协作”拦截、“精准+创新”宣防的立体化反诈新格局,寻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优解”,有效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科技+人工”预警 织密立体“防护网”

  在白银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见证着科技反诈的成效。民警唐健男每天要处理上百条预警信息,他指着反诈预警平台系统介绍:“去年我们通过‘人工+AI’双轨预警模式,成功劝阻正在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430余起。”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涉及行业多、易受害人群体量大、预警劝阻成本高的特点,白银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杀手锏”,建立易受骗人群数据模型,从电话、网络、资金等多个方面,为潜在受害人精准画像,并根据不同的诈骗类型分别录制语音,依托96110智能AI电话外呼系统,对受害人实施紧急干预,为预警劝阻工作抢抓时间。同时,按照“反诈中心+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三级联动预警劝阻工作机制,开启“电话、短信预警+上门劝阻”工作模式,全力开展预警劝阻工作,织密反诈立体“防护网”。

  “警银+协作”拦截 筑牢金融“防火墙”

  “要不是你们的及时提醒,我这20万元养老钱就打了水漂!”2024年12月5日,靖远县居民李女士握着民警的手不住道谢。当天下午,她接到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正当准备转账时,反诈中心民警通过“警银联动”机制将李女士所有银行卡紧急止付,为李女士保住了20万元的养老钱。

  白银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先”要求,依托“警银联动”机制,落实涉诈风险账户“同步查”。反诈中心开通专线电话,与各家银行建立互通渠道,实时共享涉案账户信息,对银行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的存在被骗嫌疑的交易异常账户,反诈中心立即跟进核实对方账户有无涉诈嫌疑,超前开展预警劝阻,同步阻断涉诈资金流动,及时减少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对于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及时启动止付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对涉诈账户进行紧急止付和冻结,防止涉诈资金的转移和洗钱,筑牢金融“防火墙”。

  “我们建立了涉案账户动态数据库,发现可疑交易,30秒内就能完成信息互通。”白银市反诈中心主任张建伟介绍,建立警银信息共享机制以来,全市成功堵截被骗资金200余万元。

  “精准+创新”宣防 增强群众“免疫力”

  “所有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网络投资要谨慎,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社区民警通过讲座的方式开展“社区反诈”专题培训活动中的一幕。“骗子说的和民警讲的一模一样,我马上就把电话挂了!”白银区工农路街道居民刘大妈听取讲座后识破了一起“保健品退款”骗局。

  白银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警社融合”作用,推动各派出所联合社区创设“社区警校”,通过“社区反诈”培训增强居民反诈意识。同时,精准发力,开展反诈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持续创新宣传形式,利用节假日创新“旅游+宣传”“巡逻+反诈”等模式,依托新媒体平台梳理反诈知识推送给群众,全方位、高强度、无死角地进行反诈宣传,不断增强群众“免疫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