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平凉创新探索信访工作法治化新路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张小锋
近年来,平凉信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把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作为重要抓手,通过规范办理流程、搭建综合阵地、从源头预防化解,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立足于“防”守好源头治理“主阵地”
信访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环节。
平凉市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整合各乡镇(街道)信访办公室、网格化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三大平台,指导村(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坐班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调研走访和信访局全体干部指导制度,发动法律顾问、“四老人员”、联户长等力量,主动收集社情民意。
为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从源头减少和预防信访问题,平凉市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人民信访受理中心、司法调解中心、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五大中心和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各级县、乡村镇综治中心、调解室等有效聚合,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调解员“接单”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提高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质效,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马上办理”赋能信访工作提质效
“没想到就用了5天,你们就把事情调查清楚了,政策我也听明白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就放心了。”3月15日在面对面反馈会上,信访人王某听到信访干部的答复后满意地说。
“这样高效的办理,还得益于我们的‘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平凉信访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平凉市推行“码上办+网上办”双线融合模式,在社区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场所布设“网上信访”“领导信箱”二维码矩阵,实现群众诉求“扫码直达、网上流转、全程可溯”,信访事项网办率同比提升22%。同时发挥好“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基层组织和网格员作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把各类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主动深入群众,紧盯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行动,让“家门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阵地。
靶向“施药”精准“治疗”解难题
“王女士,您刚刚反映小区供暖问题,已通过信访信息系统转到崆峒区住建部门,受理情况会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给您,以后有什么问题,您和家人还可通过网上信访大厅反映。”2月26日,在平凉信访投诉受理服务中心,接访干部耐心为来访群众讲解工作流程。
平凉市着力打造适应群众新需要、体现时代新特征、具有平凉特色的信访服务窗口,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更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平凉市统筹领导信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民网留言板等七大信息平台,形成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回访反馈”的工作模式,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调处化解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网上信访事项受理成效,平凉市严格执行“三到位一处理”(对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要求,整理印发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机制汇编》。为破解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的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明确化解措施,限定时间进度,通过靶向“施药”,精准“治疗”,群众信访诉求事项得到“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化解,让群众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促和谐
“您好,您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属于我们受理范围,但是我们会和主管部门及时联系对接,尽快给您答复……”2024年5月21日,灵台县信访大厅值班的信访工作人员向来访群众耐心细致地解释。
为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提升信访工作质量,灵台县信访局建立轮流接访制度,工作日内每天安排2名干部共同在信访大厅轮流驻点接访,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同时,将每周二确定为班子成员接访日,由1名班子成员和1名一般干部共同接访,确保各类信访事项有效解决。
崇信县信访局创新“一厅联五网”信访工作机制,实行首办负责制,由承办人第一时间与反映人联系,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找准找清信访人诉求。咨询类问题即时解读政策,投诉类快速核查反馈,求决类深度剖析根源并跟踪解决,确保群众有效诉求件件有着落、件件有落实。
- 2025-04-03涵养人才“蓄水池”赋能检察未来
- 2025-04-03法律利剑出鞘 判决不是空文——“陇原风暴2025”宕昌县强制执行行动纪实
- 2025-03-31让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成县法院推进诉讼服务利民便民提档升级
- 2025-03-20逐梦春天里 镌刻青春的印记——礼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陈斌的警营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