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打造检察环节社会治理集成模式——走进岷县检察院

2025-04-08 09:04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打造检察环节社会治理集成模式

  ——走进岷县检察院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孙涛

  坚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检察环节社会治理集成模式……记者在岷县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该院坚持在履职全过程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今年2月,岷县检察院被省委政法委表扬为2024年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

  架好检民“连心桥”

  “听了大家的解答,我都明白了。”当事人马某某感激地说。2024年2月,马某某发现其涉及的刑事案件被害人病历年龄记录有误,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向检察院反映情况,检察干警发现其反映的问题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在向相关部门移送线索时,组织召开了一次听证会,通过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将问题摆明、将情理讲通、将法理讲透,让马某某打开了多年的心结。

  岷县检察院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基层前哨作用,创新开展信访接待热心、释法说理耐心、研判案情细心、矛盾化解用心、救助帮扶尽心的“五心工作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信、访、网、电”等多元化渠道,构建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热线“三位一体”集成式服务阵地,做到七日内回复和三个月内答复100%。同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机制,院领导干部通过预约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包案办理首次信访,首办化解率达98%以上。

  打造善治“新高地”

  2024年12月,岷县检察院办理一起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司法救助案。当事人唐某某年近花甲,因刑事案件遭受重创,身体的伤痛尚未恢复,又因意外交通事故,导致脑部严重受损,失去生活能力。更令人揪心的是,刑事案件的嫌疑人因病离世,经济赔偿化为泡影。唐某某与嫌疑人家属之间酿成矛盾纠纷,办案检察官了解情况后启动司法救助工作,最终为唐某某争取到司法救助金18000元,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检察温情。

  针对检察环节的各类矛盾风险,岷县检察院建立评估预警工作机制,通过司法救助、支持起诉、检调对接等多种方式预防化解。该院还探索建立轻微刑事案件赔偿金保障制度,构建“调解+引导赔偿+协商”的前置诉讼模式,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将矛盾纠纷化解前移至侦查阶段。2024年以来,调处矛盾纠纷21件(次),促成刑事和解25件。同时,成立跨部门一体化办案专班,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与相关业务部门联合评估化解矛盾纠纷,构建“领导包案+检调对接+公开听证”多元解纷机制,组织各类公开听证45件次,坚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纾“心结”、解“法结”。

  共绘解纷“同心圆”

  2022年夏,王某和李某因误会引发口角,王某将李某戳伤。案件移送至岷县检察院后,经审查,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某作出不起诉决定。但案结事未了,民事赔偿部分迟迟未达成和解,岷县检察院成立矛盾化解专班,在检察官和专业调解员的联合调解下,双方于2024年11月18日自愿签署调解协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岷县检察院依托“检调对接”“值班律师”等制度,引入调解员、人民监督员、律师等社会力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完善对接机制,融入社会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调处新格局。深化数字赋能,通过创建、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延伸监督触角,针对校园管理、食品药品安全、道路运输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制发检察建议27份,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法治效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