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叉复治”到“一体善治”——肃州公安强化警调对接全面化解警情类矛盾纠纷
原标题:从“交叉复治”到“一体善治”
——肃州公安强化警调对接全面化解警情类矛盾纠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魏世东
近年来,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抓末端治已病、抓前端防未病,坚持以“警调对接”为发力点,推动警情类矛盾纠纷由“交叉复治”向“一体善治”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整体推进夯实警调对接基础
“你们下次可不能这么冲动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近日,银达派出所依托警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了村民于阿姨和邻居之间的矛盾。
据悉,家住南坝村的于某在自家耕地焚烧垃圾时,不慎引燃了邻居家冬季饲养牛羊的青饲料,面对巨大经济损失,心急如焚的邻居找到于某理论,双方产生激烈争吵。
接到报警后,银达派出所值班民警组织双方到“乡贤调解室”友好协商,同时联系村干部查看群众损失情况,听取双方意见并给出解决方案,矛盾纠纷妥善化解。
肃州公安立足工作实际,制定警调对接工作方案和流程图,明确各警种、各派出所与同级综治中心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工作流程。依托综治中心建立警调对接工作站,94个警务区依托网格区建立警调对接工作点,22个派出所依托乡镇(社区)建立警调对接工作室。194名网格警长和1348名网格长下沉二级网格,充分发挥网格长“人熟、地熟、情况熟”和网格警长“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优势,实现“网格管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的资源互补。
纵横贯通搭建警调对接架构
在酒泉城区,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都会发现1名警容严整的女民警带着2名网格员及多名义务群众穿行在背街小巷、广场周边,“藏青蓝+网格蓝+志愿红”成为肃州区民主街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当地百姓交口称赞的“东关小队”。
2023年以来,东城关派出所民警王丹充分发挥“警网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优势,探索推行“1名警长+2名网格员+N名义务群众”工作模式,建立起“东关小队”巡防联控组,开展巡逻防控、邻里守望、联户联调等工作,常态化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肃州公安紧盯警调对接工作任务清单,与综治中心共享110纠纷警情、窗口接报案信息,综治中心将婚恋家庭、邻里、继承、生产经营等民事纠纷和可调解的案件纳入“警调对接”调处范围。对短期内无法化解或已调解但仍存在风险隐患的纠纷类警情,同步推送综治中心跟踪化解,做到调处有着落、件件有回访。
综合施策推进警调对接铺开
近日,肃州分局铧尖派出所接到农户报警称,因某工程建设破坏其土地引发的矛盾纠纷,请求公安机关帮助。
铧尖派出所组织警力开展调查。经了解,某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致使附近农户土地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引发农户与施工方的矛盾冲突。经过民警多次沟通协调,施工方认识到错误,承诺对受损土地进行修复并给予合理赔偿,农户也表示理解,双方达成和解。
肃州公安通过“驻点政法干警联席会议”,加强数据分析和警情会商研判。根据矛盾纠纷风险等级划分,通过“一刊一单一联”,将部分矛盾纠纷流转职能部门调委会或属地单位进行调处化解,按照“公安预警、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织政法干警、乡镇、社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调处化解,加速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
化解防范提升警调对接效能
今年2月,西城关派出所辖区某商业街因停车位紧张,商户、居民和外卖骑手之间频繁爆发矛盾纠纷。
公安大数据平台预警后,多部门积极联合响应,通过增设潮汐停车位、划定外卖临时停靠区、召开协商会等方式圆满化解了矛盾纠纷。
肃州公安充分发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中枢大脑作用,将治安类矛盾纠纷警情进行源头分流,根据民警业务技能和性格特点实行个性化菜单式“点单指令”处警模式,确保“让最合适的人处最合适的警”,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前端。
- 2025-04-08“环江春雨”润少年——环县检察多举措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2025-04-08从最小细胞抓起夯实平安根基——渭源县祁家庙镇构建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化解机制
- 2025-04-08矛盾化解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走进泾川县司法局高平司法所
- 2025-04-08打造检察环节社会治理集成模式——走进岷县检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