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造父泣马
【译文】
延陵卓子乘坐着高大鲜丽的马车,马前面有钩勒,后面有鞭刺。马要往前走,钩勒就会阻止它,想要后退鞭刺就会刺它,于是马只好斜着跑。造父路过时看见此场景,忍不住为马哭泣,说:“古代管理民众也是这样的。奖赏是用来勉励立功的,但毁谤也夹杂在里面;刑罚是用来禁止犯罪的,但是赞美却也夹杂在里面,人们只好呆着不动,不知所措,这也是圣人为之哭泣的原因。”
【小识】
进退维谷
《诗经•大雅•桑柔》中提到:“人亦有言,进退维谷。”这句话是说无论是退还是进,都处于困境之中。诗句言简意赅,却极富哲理。韩非笔下也有这样一个“进退维谷”的寓言。
造父据说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说是西周时期的人,曾给周穆王驾车西巡),非常善于驾驭车马,是个天下闻名的“老司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造父御四马,驰骤周旋而恣欲于马。”可见其技艺之高超。他有一次见到延陵卓子乘车,驾车的马是“苍龙挑文”,高大神俊,毛色华丽。可是延陵卓子驭马却很奇怪:马的前后布满了机关暗刺,使其进退不得,无法自由行走,只好斜着跑。延陵卓子的意图,大概是要求马匹步履整齐、行动统一,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这样的车马,即便是让造父来驾驭,也没有办法行走,因为前后、进退的要求都是矛盾的。所以造父也忍不住为之哭泣,并由此感叹:“古之治人亦然矣。夫赏所以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这就是韩非的“造父泣马”。表面上是同情马的遭遇,实则是说明君主治理国家时存在的问题。民众之所以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说到底,还是由于法令的无所适从,换句话说,就是君主的“不因事理”,以致于法令的自相矛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明确赏罚制度的标准,做到赏罚分明。韩非在《饰邪》中说过:“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他还说:“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都是在强调君主只有做到法令明确、赏罚分明,才会使民众进退得当、行止有据,避免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造父的由马喻人,也体现了古代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论御”。“御”本身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是儒家所说“六艺”的一种(《周礼•地官•保氏》),因而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论御”在当时的典籍中是很常见的。《管子》《庄子》《孟子》《荀子》等书中都有以“御”来比喻治国、修身的相关论述。不过,相比较一般将其分为“天子之御”、“诸侯之御”、“大夫之御”等论述,韩非的“论御”更加具有法治的意味,也更有现实的针对性。(阿阳)
相关新闻
- 2020-05-11【清风典历】以镜观面
- 2020-05-08【清风典历】不可两存之仇
- 2020-05-07【清风典历】利之所在
- 2020-05-06【清风典历】仁智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