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典历】吴起厚赏
【译文】
吴起为魏武侯担任西河郡郡守。秦国有一座边防岗亭紧靠西河边境,吴起想攻下这座岗亭。不攻下岗亭,对魏国的种田人有很大的危害;攻下这个岗亭,又不至于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把一根车辕靠在北门外城墙上,发布命令说:“如果有人能把这根车辕搬到南门之外,就赐给他上等的田宅。”起初并没有人去搬。等到有人搬了以后,就按照命令给予赏赐。过了一会儿,吴起又把一石赤豆放在东门外,发布命令说:“有人能把这一石赤豆搬到西门外,给予和上次一样的奖赏。”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搬。于是吴起又下令说:“明天攻打秦国的那座岗亭,最先攻上岗亭的人,任命为国大夫,赏赐给上等的田宅。”人们争先前往。这时候攻打岗亭,一个早晨的时间就攻克了。
【品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吴起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从鲁国投奔魏文侯前夕,魏文侯向臣子李克打听吴起的才能,李克评价道:“若是论用兵,恐怕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也略输一筹。”果如李克所讲,吴起入魏以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据《吴子•励士》记载,秦、魏阴晋一战,吴起率领自己训练的五万“魏武卒”大破五十万秦军,自此,“魏武卒”名动天下。吴起能打造出这样一支精锐之师的诀窍之一就是重赏,他将军功分为“上功”、“次功”,根据军功给予不同的奖励,立了大功的军士升职提拔,而且重赏其家属,一人立功,全家光荣。
吴起的重赏不仅用于治军,在他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也特别加以运用。他守西河时,为了拔掉秦国建在魏国边境的岗亭,以“徙车辕”的方法来动员民众积极参与攻战。搬动一根车辕和一石豆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却可以得赐上田、上宅,这是非常划算的事。老百姓最初只是将信将疑、一旁观望,等有人真得到重赏之后,便争先恐后、一拥而上了。吴起的办法很有效,想法也很明确:只要听从命令办事,一定是重重有赏。所以,当他发布攻击秦国岗亭的命令,并且加大奖赏砝码的时候,不到一个早上的时间,秦国的“据点”就被拔了。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韩非讲吴起的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君主的“驭下之策”。“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奖赏非常轻薄而又不能兑现,臣民就不会为君主所用;奖赏厚重并且一定能够落实,臣民就会誓死为君主效命。所以,有没有奖赏不是关键,能不能落实才是关键。这就又回到了“信赏必罚”的根本。这种“驭臣之术”的背后也是韩非对君臣关系与人性本质的认识。在他看来,君臣、上下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相互的利益而已;另一方面,“逐利”又是人性所共有的普遍现象。所以,“赏厚而信”就可以使人人有专诸、孟贲之勇;当然,与此相对,君主还要做到“罚重而必”,“必罚明威”就可以杜绝奸邪,防止臣下做恶。君主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因势利导、驾驭群臣。
“信赏尽能”的效果很好!半个世纪之后,商鞅在秦国变法,他所用的“徙木立信”,其实就是吴起做法的翻版。(阿阳)
相关新闻
- 2020-06-15【清风典历】管鲍之交
- 2020-06-12【清风典历】炮人呼天
- 2020-06-11【清风典历】鬼魅易画犬马难
- 2020-06-10【清风典历】八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