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纪问责都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学习运用这一科学方法,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强调做好“后半篇文章”。
“前半篇文章”和“后半篇文章”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完成和保障。做好“后半篇文章”,不仅有利于推动当下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为开启下一篇文章提供方法、创造条件、开拓路径,形成互动互促的良性循环。不做或者做不好“后半篇文章”,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高度重视“后半篇文章”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鲜明特色,体现在监督执纪问责的方方面面。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第一职责、根本职责。开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是第二步,运用成果是第三步。高质量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既能保障党和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又能够发现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意见、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质增效。实践中,一些地方探索纪检监察建议书“一书三送”机制,即分别送发案单位,送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加强整改、建章立制。再比如,巡视工作16字工作方针“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重音都落在“后半篇文章”,重点都在于解决问题、推动整改落实。这就要求及时处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做到件件有着落,同时加强日常监督和整改评估,督促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在组织开展常规巡视的同时,适时开展“再巡视”“回头看”,推动老问题、新问题一并解决,把“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做到位。
执纪执法过程既是严肃的政治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要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同样离不开“后半篇文章”。在监督执纪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粗暴、一棒子打死,始终把握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犯错误的干部既认识到纪法的约束和刚性,又体会到组织关心关爱,真诚认错悔错。实践中,许多地方加大受处分人员跟踪回访工作力度,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力量,提高了重回正轨的信心。“后半篇文章”还包括监督检查纪律处分执行情况,纠正处分决定“打白条”“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确保党的纪律“带电”“长牙”。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器,但必须用准、用好,避免背离初衷、事与愿违。当前,有的地方出现随意问责、滥用问责,甚至依赖问责推动工作的现象,难以让人信服,也伤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心。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严格认定标准和区分不同情形,提高问责精准度,也亟须做好问责“后半篇文章”,不能一问了之。既要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该用的大胆使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对问责效能的评估,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等问题,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追责。
做好“后半篇文章”,根本在于坚持问题导向,这也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无论是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都要直奔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沿着问题挖,既解决面上的问题,也解决背后的问题,通过破解难题打开工作局面,建立健全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实现解决问题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案说纪说法,整治不正之风,莫不如此。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自身也应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改善方式,使高素质队伍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干任何事业都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耐力,都要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慎终如始、务求实效。有了这种精神,无论是落笔“前半篇文章”还是续写“后半篇文章”,都能够不求虚声、不务虚功,义无反顾、真抓实干,成就一篇篇灿若云锦、铿锵有力的好文章。(林水)
相关新闻
- 2020-06-17如何打通监察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 2020-06-16强化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 2020-06-12派驻省广电局纪检监察组分批约谈监督单位
- 2020-06-11以监督促政策落实 保市场主体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