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者,心所向也
维人之生,或孩而殇,或冠而殀,或壮而疾废。幸而不殇、不殀、不疾废,则生于陋邦遐邑,而不于中原;幸而生中原,则又屠沽贫贱,而不于富贵好礼之家。呜呼!其孩焉而不殇,冠焉而不殀,壮焉而无疾废,而又生于中原好礼之家者,天既全之如此,而人之所以求称其全者,顾可苟简而不力哉!
夫学不求至于圣贤,皆负德造物者也。道万里而不以为远,陟千仞而不以为高,洞金石而不以为难,蹈水火而不以为殆者,志焉而已矣。志苟一立,天下无不能为之事,而况读书乎?志苟不立,目击所有而不能致,而况为圣贤乎?呜呼!士而无志,可与有为耶?自开辟以来,不知为年几千,而汝始生焉。自祖宗以来,不知传世几百,而汝始承焉。呜呼!以开辟以来始有之身,祖宗以来承传之绪,而于汝托焉,则汝所以兢兢业业,殖学禔身,克肩厥任者,当何如哉?汝其斋心凝虑以思,古之学者皆有所志,志者,心所向也。志高而或下者有矣,志下而能高者未之有也。故古人谓取法于上,犹得于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也。信矣。
——【元】张养浩《家训》
【小识】
知道张养浩,是中学时代,他的那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真是写得太好了。尤其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古之下,犹让人泪下。
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张养浩作为一位汉人,位居高位,为民着想,最后劳瘁而死,确实不容易。他作为政治家,推动科举考试,劝阻皇帝奢侈等。晚年辞官还乡,朝廷七次征召而不就。后见关中大旱,饥民相食,遂毅然应召,担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他为了赈灾,散尽家财,夜以继日,奔走救民,“终日无少怠”,劳累而死,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为官一生,倾心政务,但对子女的教育也很重视,特作《家训》警诫后人。张养浩有六子,仅有张强、张引两人成人,而后来张强也辞世,只有张引跟随左右,深受父亲影响,一生正直,忠信报国。
张养浩的《家训》,主要是谈立志。他认为,天下之事,立志最为重要。家训一开始,就讨论了成为一名中原好礼之家的儿孙,多么不容易。人一诞生,有的还是幼儿就夭折了,有的刚二十岁就短命而死,有的虽然到达壮年,但不幸是残疾。有的侥幸没有这些,但生在偏僻地方,有的侥幸生在中原,却又是屠夫和酒徒之家。张养浩告诫儿孙,你们很幸运生在中原好礼之家,“天既全之如此,而人之所以求称其全者,顾可苟简而不力哉!”老天爷如此厚爱你们,那么,别人对你们要求也比较高,难道可以随便而不努力吗?
“夫学不求至于圣贤,皆负德造物者也。”张养浩说,学习,如果不求到达圣贤,都是辜负造物者的恩德。那么,如何才能至于圣贤呢?“道万里而不以为远,陟千仞而不以为高,洞金石而不以为难,蹈水火而不以为殆者,志焉而已矣。”去万里之外而不觉得远,登千仞而不觉得高,穿透金石而不觉得难,蹈水火而不以为危险,因为立下志向的原因。“志焉而已矣”,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志苟一立,天下无不能为之事,而况读书乎?”志向如果确立了,天下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情,何况读书呢?如果没有立下志向,看见的东西,都不能得到,何况做圣贤呢?
张养浩说:“呜呼!士而无志,可与有为耶?”他甚至说,自开辟以来,不知几千年,你才诞生;从祖宗以来,不知传几百年,你才可以承接。“呜呼!以开辟以来始有之身,祖宗以来承传之绪,而于汝托焉,”张养浩这个视野够开阔的,一下子把一个人放到如此宏阔的空间里,让后代感觉到责任之大。那么,“兢兢业业,殖学禔身,克肩厥任者”,积聚学问,修身努力,担负大任,则是自然之理,无法推脱的了。“汝其斋心凝虑以思,古之学者皆有所志”,祛除杂念,安心思考,古代学习的人,都有一个志向。那么,什么是志向呢?“志者,心所向也。”志,就是心有一个方向。这个定义,很好,一下子说到要害了。很多人就像没头苍蝇,是没有方向。如果方向一确立,万事皆顺。
“志高而或下者有矣,志下而能高者未之有也。”志向高远,而最后的结果不那么高,这是常见的现象。但志向低下,最后的结果却很高的,“未之有也。”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故古人谓取法于上,犹得于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也。信矣。”这句话,古人经常说,也是很确实的道理。(杨光祖)
相关新闻
- 2021-10-15愚贤忠佞认当场
- 2021-10-15《纠治“四风”案例评析与认定处理 》
- 2021-10-14欲登绝顶莫辞劳
- 2021-10-13六朝烟景落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