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为人民
《支书和老贫农》刘文西 绘(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人民”的分量在我们的奋斗历程中,可谓重中之重。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
变而有常谓之“复”,继往开来谓之“兴”
记者:站在百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怎样理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韩毓海:嘉兴南湖的航船,已经启航一百年了。
望志路上的灯火,已经照耀、温暖着中国和人类一百年了。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逆转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辟了人类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以旷古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进行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事业;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规模、从来没有的速度,取得了现代化发展的伟大成就。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这段令人心潮澎湃的豪言壮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变而有常谓之“复”,继往开来谓之“兴”。壮丽的史诗总是有经有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无论面对何种重大变局,在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斗争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共产党宗旨和使命的深刻概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与愿望,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愿望、这种向往,是世界上许多的马克思主义者、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从来没有提出过和解决过的。
例如,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如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幸福健康的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好日益严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如何解决好教育和文化自信问题,如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维护中国人民与全人类的安全问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百年的奋斗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则是这部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的主题
记者:为什么说,从创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韩毓海:我们所说的人民,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人民,就是五星红旗上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四颗灿烂的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组织、联合起来,以形成“中国人民”,而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缔造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创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人类历史上,有如此明确宗旨的党,并把这个宗旨贯彻了一百年的党,只有中国共产党。
陕西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两行字,成为绥德地委在存续的十九年岁月里的真实写照,他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造福人民,在分区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往历史上的一切政权,都是少数人的政权,天下,不过是私人的天下,此所谓“治乱在乎一人,兴亡在于一念”,而与历史上的一切政党、政权不同,我们的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一百年的奋斗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则是这部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的主题。
那幅为人民服务的字,从研磨开始,就以炭为墨,把烧炭的星星之火,写进了字里行间,烧出了共产党人的品格
记者: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太多太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先进榜样和伟大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言行锤炼、凝聚成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我们应该怎样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习这种政治品格?
韩毓海:前几天,新华社有一篇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通讯《为了人民 服务人民——张思德精神述评》,正好涉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可以从这篇通讯谈起。
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壮丽的诗篇里,毛泽东同志从司马迁写起,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浩荡史起笔,把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写成了泰山一样重。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或就地位、财富、权力、名气而言,张思德这样的普通共产党员,走在延安的街道上,人们甚至都不会认识他、理会他——然而,毛泽东同志却说,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就像清凉山上的那些青草一样,支撑起我们全部的事业!
今天,我想象着,张思德的目光深情地飘过南北分水的秦岭,去看一眼家乡仪陇丰收的水稻,因为他说过——革命胜利后,要回家去种田,将来打倒了反动派,革命的果实就是一田沉甸甸的谷子;我想象着,这深情的目光从张思德的家乡仪陇,继续向南飘过云贵的大山,在那里,他会看到,像自己一样年轻的黄文秀,为了油画里的“父亲”能吃饱穿暖,也和他一样,像泰山般站起来。
一棵为人民服务的庄稼,一棵一开始就想着要温饱这个国家的庄稼,在春天中国的五湖四海插秧,经过五千年的黄土的孕育,到了延安的秋天,才把自己烧成温暖人间的炭。
而那幅为人民服务的字,从研磨开始,就以炭为墨,把烧炭的星星之火,写进了字里行间,烧出了共产党人的品格,鼓舞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就是张思德、王进喜、马毛姐、张桂梅、张定宇、黄文秀等的品格,这就是他们普通而闪光的品格——他们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普通共产党员,正是他们逆转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他们在天崩地裂、洪水滔天时顶天立地,正是他们在疫情汹涌时坚守岗位,逆行牺牲——我们的一切成就来自人民,改天换地的一切奇迹,都是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担当、奋斗、创造出来的。
当家与国一体,自然地联系起来,这就是家国情怀
记者: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积淀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进而推动我们的历史和实践,在学界研究视野中,“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有着怎样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韩毓海: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呢?因为中华文明的那些最根本的道理,对老百姓来说,他们心里原本就是有的。真理,是为人民群众所日用而不觉的,所谓到人民中去“致良知”,是说担当是我们这个文明的底色,担当是每个老百姓都懂的道理。
国家——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这样讲,外国人所说的“国”,并没有“家”的意思。
当家与国一体,自然地联系起来,这就是家国情怀。一头挑起了国,一头担起了家——这就是责任担当,而且是心甘情愿、全心全意地去担负起每一个人的责任来,这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基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个道理里面,派生出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故事——一代代地传下来,我们中国人,从小看着爹妈怎么对待爷爷和奶奶,耳濡目染,从小就念着国家、家国,念着家国、国家,念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代代地就这么担当着,披荆斩棘,走到今天,走到永远。
“不忘初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文明走到今天,历经苦难辉煌,走向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的就是中国人民好,好就好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老百姓内心里,都知道什么叫责任担当。对于家、对于国,这份担当,我们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来,形成了中华优秀文明孕育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正因为人民心里有这份担当,正因为这样的优秀文化为老百姓耳濡目染、日用不觉,所以,我们的制度的根本,就叫人民当家作主,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只有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明,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发动人民群众与我们共产党人一起挖山不止,只有使我们的人民团结起来、觉悟起来,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共同把中国与世界这副担子担起来,我们才能够应对一切风险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人民服务的红船,已经启航一百年了。
张思德在延安站岗守护的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苦难辉煌。
像张思德那样,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却是用生命和拼命工作来践行的话,已经在人类正义事业的讲坛上,响彻一百年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多么朴素,多么庄严,多么神圣。(本报记者 刘同华)
相关新闻
- 2021-11-08“零容忍”彰显人民立场制度优势
- 2021-11-08以重大史实宝贵经验诠释成功密码
- 2021-11-08大气污染治理需啃“硬骨头”
- 2021-11-08消防救援中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