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中的两场聚会
文章与人格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有人认为人格卑劣的人也能写出绝世好文,也有人认为纵然人格卑劣的人写出了好文章,但割裂了文与道,并不值得推崇,值得推崇的是文如其人,仁爱敦厚。
诗圣杜甫的诗,以抒写民间疾苦为大家所熟知,他青年和晚年分别写了一首反腐诗和拒贿诗,体现了诗人尚俭戒奢、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可谓文如其人的典范。
杜甫二十五岁时应举落第,不免郁闷,于是向东漫游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他的父亲杜闲当时在兖州做官,他到兖州后,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揭露一场用公款大吃大喝的官员聚会。诗曰:“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秋高气爽,杜闲的同事兖州法曹参军事刘九带着闲情逸致,单人匹马来到风景秀美的石门山,原来善于巴结的瑕丘县吏郑某早已赶到在此迎候,摆出价值一金的丰盛宴席款待上司。这场宴会可谓费尽心机,避开喧闹酒肆,时间、地点、菜肴都私下约好。曹官县吏一顿吃喝花费一金,如此奢靡、如此挥霍民脂民膏,怎能不令杜甫痛心。杜甫对自己的期待,正如“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这句诗一样,心里就像清澈的秋水一般,清明洁净,不要被尘垢污染。
八年之后,同样是深秋、同样在石门、同样是宴会,杜甫却欣然赴宴。杜甫三十三岁时,与李白同游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结下深厚友谊。这年秋天,二人将别,为答谢杜甫,李白在石门山设宴饯别,并赠诗“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期待故地重游,好朋友把酒言欢。这次宴会掏的是自己腰包,叙的是知己友情,谈论的是“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菜肴少、酒味薄,却是一场令后世欣羡不已的文学盛宴,给石门山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
杜甫青年裘马江湖一尘不染,晚年漂泊潦倒尤重节操。杜甫五十三岁时流落西南,依靠做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维持生计,这时有个太子舍人张某从长安来到成都,有事请托杜甫并送给他一件珍贵的毛毯。经历了敝裘百结、衣不遮体的磨难,“幼子饥已卒”的辛酸,“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困苦,生活多仰仗朋友救济的杜甫也期望“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但杜甫婉拒礼物,“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退还了礼物才觉得心安,还倒贴了一顿粗茶淡饭招待太子舍人。
杜甫抵制贿赂,拒绝请托,但对于朋友的真诚馈赠,杜甫欣然笑纳。在移居成都草堂不久,严武派军卒送来一瓶青城山道士所酿乳酒。多时没尝酒香的杜甫“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当着军卒的面就迫不及待地洗盏开怀畅饮。一瓶洞天乳酒,送来的是友情,喝下的是坦然,体现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切融入乳酒中。
青年和晚年,石门到成都,酒宴一批一赴,礼品一拒一纳,诗人是非曲直、爱恨憎恶的人格在诗中一目了然,令人动容。( 作者: 金鑫 )
相关新闻
- 2021-11-18奏响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时代乐章
- 2021-11-18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 2021-11-18巡察故事 | 盼了8年的房产证终于办下来了!
- 2021-11-18深夜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