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精准纠四风
北京市海淀区纪委监委利用海淀区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对冬奥体育场馆及周边服务保障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发生。 安可馨 摄
大连市纪委监委举办大数据监督及办案实操演练,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运用大数据纠“四风”的能力。 赵加滨 摄
本期嘉宾
陈世海 辽宁省大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鲍 雷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官书云 湖北省咸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日前,中央纪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要求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在信息综合、数据共享中深入研判分析、精准发现问题、增强工作实效。“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过去一年,各地纪委监委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借助信息化手段,持续加大作风监督力度,并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健全监督数据资源体系,不断提升监督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变异回潮。具体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纪检监察信息化建设成果为精准纠治“四风”赋能?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负责人。
将信息化建设成果嵌入日常监督、专项治理,让数据成为会说话的监督员,严防“四风”问题变异回潮
记者:把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融入监督,能精准发现、防范、纠治“四风”问题,本地有哪些举措?
陈世海:我们打造了以问题线索查询研判平台、大数据监督平台、检举举报平台和综合办公自动化平台为核心的“大数据+纪检监察”信息平台。针对“四风”治理重点领域,我们以海量数据为依托,坚持问题导向、动态建模原则,以业务建模带动数据建模,推动数据分析模型共建共享、上下联动,研发了加油卡、特权车、服刑保等100多个监督模型,采用“采集数据—模型比对—线下核实—反馈纠正”的模式,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及时解决什么问题,不断提升监督智慧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将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成果嵌入日常监督和专项治理中,让“点对点”的监督变成“点对面”的监督,实现“人去看”到“云端算”的转变。比如,在专项整治政法系统腐败问题中,我们将法官信息、律师从业信息、户籍信息、社保信息、工商注册信息等进行碰撞比对,发现全市法官直系亲属在其辖区内从事相关行业等问题疑点20余条。又比如,在专项整治停车收费腐败问题中,利用信息平台“特权车”模块,完成了对全市公共停车场白名单数据的采集,通过对六类监察对象车辆信息的比对,快速精准发现监督对象免缴泊车费用等特权行为。
鲍雷:我们坚持以人为点、以单位为线、以权力运行为轴,强化多部门监督数据共享,实现对人、事、权、物的全方位监督。比如,我们依托海淀区城市大脑、智慧海淀、一网通办等智能化社会治理和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发了海淀区监督大数据系统,通过收集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海淀区党员数据库和监察对象数据库中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对可能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自动匹配、梳理和分析,精准筛查问题线索。聚焦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人员和重点行业,利用大数据系统分析研判公车行驶轨迹、公款支出用途等信息,使日常监督更具靶向性。在开展“吃公函”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通过区财政局提供的各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支出信息与区税务局餐饮业税源分析管理信息进行横向关联比对,深挖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同时,每逢节假日,通过大数据系统对全区各单位公务接待的财务凭证进行智能提取,有效防止无公函接待、超标准超范围接待等问题的发生。
官书云:让数据活起来,成为会说话的监督员,是破解主动监督难题的有效抓手。我们积极树立大数据监督思维,遇事找数据、工作用数据、查实靠数据,努力让大数据成为日常监督的新引擎。我们探索私车公养问题定向追踪查找机制,整合公车GPS定位、公安天眼、公务加油卡信息管理系统等资源,建立与公安等部门单位的联动机制,定期提取相关数据,强化数据监督,严查车轮上的腐败。去年以来,查处问题68个,处理97人。我们通过财政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税务票检平台,调取各地各单位“三公”经费开支情况,采集“三公”经费的相关数据和社会公开信息,通过数据碰撞和运算来筛查、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去年以来,组织对28家重点单位进行交叉检查,发现问题98个。我们依托电视、网络、广播、报纸平台构建全媒体问政平台,搭建“四风”问题随手拍、一键直通问政平台信息化快捷通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问责不担当、不作为干部。
建立健全监督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畅通政策、技术、问题线索移送等环节,找准监督有效点位,不断提高监督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记者:不断提高监督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实现精准纠“四风”,在具体实践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陈世海:推动部门协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打通各个行业领域的信息壁垒,是提高监督信息化水平的关键。我们按照“规范集约,遵循标准”的要求,积极协调财税、民政、审计、组织等职能部门,健全监督数据资源体系,解决数据获取方面的关键问题,打破数据壁垒,全力推进数据核心库建设,并通过专线接入、全量导入、增量推送、分类采集等方式,汇集相关数据信息,为纠治“四风”问题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已采集涉及30多个行业的数据信息总计55亿条。随着信息采集工作的推进,我们将数据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研究制定了《信息查询管理办法》等15项安全制度,严把审批关、程序关、责任关,做到精准授权、严格管理,确保闭环运行、权责可控,坚守安全底线。
鲍雷:发挥数据要素活力是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系统集成的工作理念,立足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建立健全与区相关单位的数据信息对接机制,构建各单位数据互通互联的工作平台,打通政策、技术、问题线索移送等环节,为公车管理、公款吃喝、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提供科技支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第一时间掌握行车轨迹、“三公”经费开支科目、接待标准等信息,并持续动态更新,同步将上述数据接入监督工作平台,破解纪检监察机关信息掌握不及时、问题数据掌握不全面、日常监督开展不精准等难题。如在建设公车管理平台过程中,我们通过为公车安装电子识别标识,全面、快速、准确地记录和存储每辆公车的行驶轨迹、停车地点和停车时间,实时监控公车的运行情况,将节假日公车出行情况、平日公车长时间停留地点等纳入监督视野,重点查看公车是否在酒店、小区、景区、高档场所等敏感点位长时间停留。同时,充分利用电子围栏技术,一旦发现公车驶出北京市行政区划即时预警,并同步向区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不断提高监督效率。
官书云:我们坚持“全面起底、定向分析、找准问题、各个击破”的方针,每年对查处的“四风”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找准作风建设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找准适合运用大数据监督的有效点位,研究解决对策。如我市公车改革后,数据分析发现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有所抬头,经与公安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跨部门单位、跨业务信息大数据池,设置算法模型,利用分散的碎片化信息比对提取有效数据,提升监督质效。我们坚持实用导向,系统集成释放叠加效应,在现有数据模块基础上做加法,深挖数据自身的要素价值,让数据为监督所用。如依托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已有的12345群众反馈问题数据,建立问题实时回流机制,并与“咸宁问政”形成闭环监督。我们借助平台大数据资源,在推动监督关口前移、线索来源扩大的基础上,通过以一组数据管住一个领域的方式,充分发挥整治效果“智治”优势。如数据监督发现原市质监局党组成员龙某某等人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为私车加油等问题后,市纪委监委向市公车办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市公车办对6大重点11个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把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预警、调查处置、推动整改等环节统筹起来抓,形成监督治理闭环
记者:对“四风”问题,既要深挖细查、靶向纠治,也要查找问题背后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如何发挥信息化优势,一体发现、治理“四风”和腐败问题?
陈世海:我们坚持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在“数字大连”平台基础上把权力运行清单数字化,同时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建立权力运行的大数据监督清单,并将监督发现的问题、漏洞反馈给被监督单位,推动监管体系权力运行进一步完善。如通过数据分析,透视案件背后的监管薄弱环节,推动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管平台、市人社局建立了“三公开一监督”监管平台、市科技局建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通过设置过程监控指标,即时推送预警信息,切实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依托大数据监督,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05份,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主动查找整改问题,建章立制318项。
鲍雷:监督信息化是纠治“四风”的杠杆和支点,利用信息化可以推动形成“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监督治理闭环。我们在12345热线平台嵌入监督工作模块,对群众反映“四风”、民生的问题诉求工单和网络、媒体发现的典型“四风”问题进行动态监测,第一时间掌握同类型、同点位、同一举报人反映问题的具体情况,对群众反映集中、问题反映强烈、事项久拖未决等典型问题、高发问题、重点问题形成数据情况分析报告,同步推送纪检监察机关。如通过对各单位12345热线受理问题的数据分析,发现一段时间里,4个电话号码反映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大钟寺社区问题602件,占同期总数的14.5%,且上述问题的办理结果均为已解决。监督人员针对上述异常数据核查发现,该社区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问题。最后,5名党员领导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9名相关责任人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被通报问责。同时对3家涉事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并组织召开海淀区“接诉即办”作风建设以案为鉴警示教育大会,推动完善机制、优化治理。去年,我们通过智能平台自动筛选12345疑似问题工单7879件,督促整改问题485个。
官书云: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对“四风”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以严肃查处、严肃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和责任落实。以公车使用问题治理为例,从2019年到2021年,我们通过一年接着一年重锤敲,全市查处违规使用公车、私车公养等问题占享乐奢靡问题比例大幅下降。坚持边查边改边建,对核实查实问题,在注重自身整改的同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同类问题风险点,及时填补工作漏洞,做好数据监督“后半篇文章”。去年以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数据监督、信息化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先后下发整改督办函55份,工作提示函15份,纪检监察建议书13份。总结“按下葫芦起了瓢”等现象背后的制度漏洞,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我们针对个别单位存在用公务加油卡购买香烟、糖果、牛奶等消费品问题,提请市政府修订出台公车管理新规,制定“车轮腐败”5个方面21类负面清单,建成全市2723台公车基础信息数据库,列出公务接待、加班等22个方面234条“四风”负面清单,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李张光)
相关新闻
- 2022-01-11《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发行
- 2022-01-10冬奥之约 中国之诺
- 2022-01-10巡察微故事 | 未成年人为何参与修建防火道
- 2022-01-10以案为鉴 | 不该吃的人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