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唐太宗说以人为镜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镜子
【小识】
《说文解字》:“镜,景也。”“景”通“影”,形影也。可以照见形影的东西,就可以叫做镜子。所以,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说的意思是,魏徵死了,他失去了一面镜子。所以,他把“以人为镜”放在了最后,以示“隆重推出”。
古代的镜子,多为铜质。曾经的铜镜,现在都成了文物。但作为文物,其实更注重于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镜面之光洁与锈蚀几被忽略。
镜子的发展,有一段很长的历史。铜镜之前,古人曾以水为镜。毫无疑问,水面得足够平静。传说西施到河边浣纱时,她的倒影迷住了鱼,从而沉了下去,西施因之有“沉鱼”之称。浣纱时,水面搅动,哪里有什么倒影;即使有倒影,鱼儿哪里看得见啊?更可能的情况是,西施看见平静的水面,不由得想照照镜子,结果正被水中的鱼儿看了个一清二楚……
现在的镜子工艺,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水平,大家都有体会。有的能把人照丑,有的能把人照美;有的能把人照胖,有的能把人照瘦;有的能把人照老,有的能把人照嫩……照不同的镜子,就会得到不同的反馈。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当然应该选择“见人现人形,见鬼现鬼形”的平面镜。哈哈镜不行,美颜镜也不行。唐太宗说“以人为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镜子。
宋仁宗时,有个叫王随的人,因为有德行,后来做了宰相。有一天,一萧姓差役到他府上“要官”,想做“三路运使”。萧出去以后,王随便对其他人说:“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意思是,你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配不配做这个三路运使。让人“以尿为镜”,真的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但却通俗易懂,很接地气,以至现在,这句话仍然活跃在民间语文中。(尚之)
相关新闻
- 2022-02-22十三届省委第九轮巡视各巡视组向被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情况
- 2022-02-22聚焦国之大者 做实政治监督
- 2022-02-22深度关注 |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
- 2022-02-22育好年轻干部这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