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说古,就是要记得从前
【小识】
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了一本集子,叫《古文观止》,时间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文章220多篇,却几乎照顾到了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因选文精当,点评精到,流传甚广,影响甚远。
按照现在的说法,叔侄二人学历都不高,而且有点死脑筋。虽然遍览经典,但或屡试不中,或官场不入,只好设馆授徒,《古文观止》即其教材也。他们所看好的古文,与当时文风,特别是科场文样并不接轨,这可能是他们没有成为当时“风流人物”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他们“留名后世”的原因之一。
“古”与“今”相对。在一般认知中,可以赞之以“古”的东西,都与厚重、质朴相关:不是不轻巧,而是其中沉淀了历史的分量;不是不华丽,而是其中渗透了岁月的沧桑。
文如此,物亦如此。所谓古董,古迹,就是这样。古砖古瓦,虽“不合时宜”,却值得玩味;古香古色,虽“时过境迁”,却动人心弦。
《说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在没有文字之前,所谓“古”,就只能以口口相传的时间来判断。“十口”者,十口相传也,即人人相传,代代相传。现在很多人写文章,时不时就会出现一种句式,或“古人说得好”,或“老话说得好”。所谓“古人说得好”,多指仍然留在书上的;所谓“老话说得好”,多指仍在民间流传的。说得好,就是说得简洁,说得实在,说得到位。
瓷有高古之谓,玉有高古之称。“古”与时间密切相关。如果经不起时间的锤炼,再逼真的东西,将来也不会成为文物。书法之高古,在于沉稳;诗词之高古,在于端庄。“古”也与气质密切相关。如果缺少一种高贵的气质,流量再多也只会昙花一现。
说古,就是要记得从前;道今,就是要知道一切都会成为从前。(尚之)
相关新闻
- 2022-03-08花:不是所有的花都好看,也不是所有的果实都好吃
- 2022-03-04《文物中的红色基因》丛书出版 六百件珍贵文物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
- 2022-03-04馋:嘴馋,不仅关乎“嘴”,还关乎“吃”
- 2022-03-03《习近平在上海》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