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源流 | 润物细无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杜甫创作于上元二年的春天(761年)。当时杜甫经过一段时间流离转徙的生活后,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两年,他自食其力,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深知春雨对于耕作和民生的重要,所以在细雨霏霏的夜里,诗人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描写春霖喜降、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仁爱高尚的人格,无愧于“诗圣”之誉。
润物细无声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智慧,是一种深沉厚重、大度宽容的定力。汉代飞将军李广为官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的官,家里没有多少余财,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因此深得官兵爱戴。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到饭,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所以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司马迁在《史记》里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就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诚挚、务实,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这正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
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大旱,朝廷派遣张养浩前往赈灾。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日夜兼程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到任之后,只要有利于民生的事,他都尽力做到极致。赴任后四个月,从来没有在家里住过,一直住在任所,晚上向上天祈雨,白天就外出救济灾民,“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张养浩最终因为劳累过度卒于任上,关中老百姓听说后,痛心如失父母。正如张养浩的名字,他用润物细无声的为国为民之心,涵养了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
教书育人,同样离不开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在这方面,陶行知“四颗糖”故事令人感触很深。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看到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别的男生,陶行知发现后制止,命令他放学到校长室去。犯了错的男生惶恐不安早早来到校长室,等着挨训。看到这样情景的陶行知先去买了一包糖果,正在男生以为要有“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时,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男生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正在男生惊讶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给他,说:“据我了解,你用泥块砸别人,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这时,男生流着眼泪:“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泥块砸人……”陶行知听后掏出第四颗糖果,说:“你知错认错,我再奖给你一颗糖果,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建功立业的历程中体现得更加生动、深刻。1979年,国家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组织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可是,孔繁森赴任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以自己的生命,在西藏铸起了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
新时代新征程,包括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在内的各项事业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既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未来征程的进取更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奋斗。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在工作中细大不捐,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
相关新闻
- 2022-03-24如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03-11历史文化源流 | 为政之要 以顺民心为本
- 2022-03-09两会观察|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
- 2022-03-04历史文化源流 | 内无妄思 外无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