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越高的楼,越要有坚实的基础
【小识】
自古以来,人们对“高”都十分向往。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人在高处,不胜欢欣之情溢于言表。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在低处,却无法掩饰登高之迫切心情。
《说文解字》:“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高”本指楼高,“崇”本指山高。既然都是“高”,所以合而为“崇高”。有意思的是,许慎所说之“台观”,也多建在山巅之上,即“高上加高”。甲骨文、金文“高”字,皆如楼台之形,造型别致,姿态挺拔,但看起来也只有上下两层。两层能算高吗?在殷商时期,两层已经够高了。
在关于建筑物高度的问题上,人们好像永远不满足。从两层到三层,从三层到七层,从七层到十几层、二十几层、三十几层,一路上层层加码,现在最高的楼已经有一百多层了。当年,王之涣所登的鹳雀楼,其实只有三层,就已经让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遇到现在的摩天大楼,他同样会豪情满怀,诗兴大发。
“高楼万丈平地起”。楼高到一定程度,人们就回过头来关心楼的最低处了。再高的楼,都是平地而起的;越高的楼,越要有更加坚实的基础。世上没有“空中楼阁”,天上的“海市蜃楼”都是虚妄。
神仙们住在天上,谁从云缝中看见过他们呢;如果让凡人入住天宫,他们会不会发出“高处不胜寒”的感叹呢?鹰可以在高空翱翔,但它们为什么仍然要栖息在山林和峡谷之中;如果让普通人模仿鹰的样子向高处飞,他们会不会被摔得鼻青脸肿呢?
遇见“高人”,我们会说“高,实在是高”,但真正的“高人”,都说自己没有多“高”。(尚之)
- 2022-04-22洗:洗脑的结果是只剩了一脑腔水
- 2022-04-21达:要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就应该走自己的路
- 2022-04-20拆:有多少建筑“活”到了设计年限
- 2022-04-19多:见得多了,才有见识,也才知道见识之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