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绿意”浓
图③: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无土栽培的花卉大棚。通过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这里不仅满足了花卉对矿质营养等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实现了绿色低碳。宋光旭 摄
图④:甘肃省玉门昌马风电场内的风机。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其中,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节能环保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形成了覆盖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节水设备、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无土栽培循环利用
创新技术让鲜花种植绿色高效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一座花城。“云南出口的每10枝鲜花中,有7枝来自晋宁”。这几天,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内,一株株玫瑰、一盆盆蝴蝶兰花开正旺。新春伊始,合作社的订单就多了起来。员工们一大早就忙着采摘、分级、包装,这些花卉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出口到欧洲及东南亚。
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良是晋宁本地人,2010年,他创办了这家合作社,现如今已有100多亩绿色高效花卉设施棚。之所以称为“绿色高效”,源于合作社绿色低碳的种植模式。
走进合作社的花卉大棚,你会发现,玫瑰并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栽种在土里,而是全部种在离地70厘米高的种植槽内。种植槽内放有椰糠等种植基质,上面整齐地铺设了水管,四周还有自动打药机的轨道。张良介绍说:“现在基地全部采用这种无土栽培模式,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平均产量多出了4万枝。更重要的是,在无土栽培模式下,由于农药、肥料的施用不直接作用于土壤,可以有效保护土壤不板结。同时,椰糠基质还能循环利用,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反复使用7—10年。”
张良说,晋宁区是全国鲜切花种植第一大县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种植周期长,长期连作引起了土壤酸化、盐化等问题,让晋宁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灾区。为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费肥伤土的现象,在晋宁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张良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种花之路。
就拿玫瑰花种植来说,最怕“红蜘蛛”。对于这种病虫害,如果不施农药,花卉就会被害虫啃食殆尽;但如果大量施用农药,土壤、水源又会受到污染。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2018年,张良花重金邀请专家,通过反复试验建立了一套水肥管理系统,将玫瑰花生产留下的残枝败叶进行粉碎和生物发酵,为花卉生长提供养分,不仅降低了污染,还实现了肥水循环利用。
只有坚持绿色低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近年来,晋宁区加大整治农业污染力度,不仅种出更多美丽花卉,也让种花的土地越来越美。
晋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晋宁区已推广应用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5万亩,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水循环利用技术累计达到7000亩,水循环率达77.2%,并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2274.3吨。
在晋宁区的农民田间管理(IPM)学校,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帮助当地农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减少了农药、肥料的施用量。
晋宁区农业特色产业服务中心蔬菜花卉站站长王家德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现在,区里农田面源污染输出率大大降低。农产品上农药残留少了,农产品的品质大大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强了。”
余热回收污水处理
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越来越环保
1月24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果园港,伴着汽笛的轰鸣,一趟满载着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产品的中欧班列由此出发,发往欧洲。作为重庆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的重要通道,即便是春节期间,果园港的中欧班列也没有打烊,工作人员三班倒,全力保证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运输需求。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产品迈进海外市场,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得到海外用户的认可。1月13日,重庆本地车企赛力斯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战略车型SERES 5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成为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发布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赛力斯集团轮值董事长张正萍表示,汽车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我们去到欧洲的产品,售价已经达到6万欧元。SERES 5产品不光是在中国制造,品牌也是中国品牌。这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获得了欧洲很多合作伙伴的认可,仅车展期间就与2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签约。
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达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这一数字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各方面实力的总体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一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6.9%,销量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品牌竞争力也大幅提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据3席;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
亮眼的成绩源自新能源汽车企业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在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繁荣工厂,白色的工业机器人挥舞着巨型机械臂在流水线上忙碌着,数万台设备实时在线。抓取、切割、焊接、组装……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快速有序,一气呵成,无需人为干涉。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都汇入统一的数据中台,可以随时调取,每一个生产细节都尽在掌握,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是一汽集团打造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在这里云集,实现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显著突破。
新能源汽车本身是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产品要绿色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也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光伏发电、余热回收、污水处理等绿色低碳技术,实现了工厂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
繁荣工厂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工厂运用干式漆雾过滤装置,可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到0.1毫克/立方米以下,并再次送入空调系统循环利用,可以使能耗降低50%。通过集成光伏发电和梯次电池技术,则能每年节约标准煤9.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7万吨、二氧化硫864吨。从可再生能源使用、环保工艺应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环节入手,繁荣工厂实现了厂区内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降碳。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同时我国已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为整个产业发展再添一抹绿色。
屋顶上有了发电站
光伏产业助力城市低碳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生产正在忙碌进行。车间外,一块块蓝色的光伏板覆盖了厂区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通过这些光伏板,清洁的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源源不断为企业生产提供动力。
在常州,这样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不少见。近年来,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常州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一方面大力推进光伏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持续发展光伏产业,构建出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集聚了一大批龙头企业。2022年,常州市光伏产业9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9.2%,电池组件产能达31.7GW,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新北区是常州市主要的光伏生产基地,在位于新北区光伏产业园区内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M3车间内,产线上正在生产出口海外的主力产品210光伏组件。由于来自海外的订单需求旺盛且急迫,春节至今,天合光能生产车间也没有停工,一个个组件经过自动玻璃上料、高速智能串焊等工序生产下线,装箱运出。据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介绍,这种新组件具有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四大核心优势,为全球度电光伏成本降低打开了崭新通道。
天合光能1997年在常州创立,主要生产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等。早期,我国光伏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上不去,低端产品过剩。天合光能却走了另外一条路:通过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电池硅片等核心零部件上下功夫,先后25次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上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是必然趋势。高纪凡说,20年前,家用光伏还不是很普遍,当时他就曾设想将光伏和屋顶结合,让每一座房子都变成一个电站。他自己做过一个粗略的估算,如果国内所有的家庭、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屋顶全部装上分布式光伏,一年的发电量可以达到6万亿度电。2017年,天合光能启动“百万光伏屋顶计划”,为全国不少地区提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产品。
今年年初,《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正式出台,其中提到加快公共机构光伏应用。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50%。如今,不仅是屋顶光伏,许多太阳能产品已经在常州的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公交车、光伏发电停车棚、渔光互补光伏养殖场……让城市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就拿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的嘉泽加油站来说,作为全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加油站顶棚和屋顶共安装有400块光伏组件,最大功率160千瓦,一年光伏发电量最大可达14.7万千瓦时,除了满足站内自身用电需求外,还能富余一部分电能以供上网,全年减排二氧化碳量最多可达到105.6吨。(本报记者 王雅婧)
- 2023-02-06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铁军
- 2023-02-06知责于心 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 2023-02-06新时代新征程 | 严查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
- 2023-02-06深学习 实调研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