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阮放:常受饥寒之苦的“组织部长”

23-04-21 09:34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编辑:高正武

廉历-阮放421.jpg

  阮放,字思度,东晋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曾任太子中舍人、吏部郎、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刺史等。

  阮氏家族是一个兴于东汉末年、盛于魏晋的名士家族。最早见诸于史籍的阮瑀,是阮籍的父亲、阮咸的祖父。阮瑀有一个弟弟,便是阮放的曾祖父。阮氏家族中,阮瑀是著名文人,名列“建安七子”;阮籍、阮咸叔侄都入列“竹林七贤”;阮修、阮放入选《廉吏传》。

  阮放年少时和阮咸的儿子阮孚都有盛名。晋室中兴后,阮放任职太学博士。后来,又迁任吏部郎,主管官吏选拔考核,颇有政绩。阮放生性清廉简约,不经营产业,经常遭受困顿和饥寒之苦。与阮放同时代的权臣王导、庾亮很敬仰阮放,经常为他送去衣服和饮食。

  有一个传说,虽然不能作为史料看待,但也能从侧面佐证阮放的真性情。在浙江乐清,有一个叫湖横的小村庄。东晋咸和初年的某一天,一村民正在河里捕鱼,上游突然漂来一个人。村民赶紧将其打捞起来,一看,还有呼吸,就将他带回家细心照料。后来才知道,落水者正是曾任太子中舍人、吏部郎等职的阮放。

  阮放在朝时,为官清廉,常受奸佞小人的排挤。他眼看永嘉之乱后,晋怀帝被俘致死,黄河以北国土尽被异族强占。自己虽号称名士,却不得不南下流寓,苟安一方。朝中奸臣当道,北伐无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寄情山水。那一天,阮放路过乐清时,酒后不慎落水。幸好被村民救起,阮放才捡回一命。

  在湖横住了几天,身体已无大碍,阮放前去村后山谷散心。一入山谷,只见树木错落,参差有致;岩石嶙峋,危峰兀立;绿草如茵,青翠欲滴。沿着潺潺溪流,直至谷底,有一瀑布自天外飞入。阮放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不禁解开束缚的头巾和衣服,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像个孩子般在谷中跑来跑去。阮放流连忘返,渴了就喝山泉,饿了就吃野果,困了就躺在岩石上睡觉,决心在这个叫仙师岩的山谷长期隐居下去。

  可惜好景不长,阮放隐居仙师岩一事终被皇帝得知。一封诏书,朝廷让阮放即刻回京面圣,如若不从,就将仙师岩及湖横村烧为灰烬。阮放接到诏书后,怕波及无辜,带着对仙师岩的深深眷恋,匆匆回到京城。随后,阮放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又匆匆赶去蛮荒之地任职。赴任不久,阮放因水土不服,死在交州任上。

  传说中的阮放,是不得已去交州赴任。但在史书中,阮放是主动请求去交州的。

  当时晋成帝年幼,由庾太后执政,阮放主动为国分忧,请求出任交州,于是被任命为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刺史,不久后去世,年仅44岁,朝廷为之深深痛惜,追赠他廷尉官衔。

  阮放身为吏部郎,却时时不免于饥寒,是发自于本性的清廉简朴。

  (维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