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法才:不收俸禄的县令
乐法才,字元备,南朝时期南阳淯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历任建康令、太舟卿、江夏太守等职。
史载,乐法才和弟弟乐法藏都有好名声。少年时,乐法才游历京师,拜访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沈约评价他:“法才的确是个才子。”沈约出身名门,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朝。能得到沈约的称赞,可见乐法才的确不同凡响。
乐法才任职建康县令,但不接受俸禄,等到离任的时候,有将近一百金,他让县里有关部门上报朝廷,汇入官库。梁武帝嘉许他的清廉节操,说:“像乐法才这样任职为官,可以作为百城的表率了。”
随后,乐法才升任太舟卿,掌管船舶航运、河堤修治等事务。不久又被任命为南康(郡治鄂都,今江西省于都县北)内史。接二连三的升迁,本该高兴才对。但乐法才认为自己是因为辞让俸禄而出名,不是因为实打实的政绩而得以升职。乐法才以此为耻,不接受任命。
不久,乐法才被任命为少府卿,掌管宫中衣服车马这类物品。后来,乐法才出任江夏太守,上表请求顺道还乡。回到家里,乐法才施舍自家宅院作为寺院,安心于世俗之外,过上了田园生活。史书对乐法才的记载不多,生卒年不详,但这不影响他作为一名“循吏”的清廉名誉。
循吏,就是遵循法理治国安民的官员,也可以说是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都做得很好的官吏。循吏都是自身修养高,特别注重官德的人。在他们看来,“奉法循理”是为官者的本色,有了成绩,既无需自吹自擂,也无需他人评功摆好。可以说,皇帝是否树立“民本”思想,决定着循吏是否产生和产生多少。循吏多为有学识、有远见者,皆廉政敬业,多以富民为己任,管辖地区政治清明。
乐法才是南梁开国功臣乐蔼的儿子。乐蔼也是一位博闻强识的循吏。
乐蔼从小便喜好读书,不仅读得快,还善于总结归纳文章要点。南齐豫章王萧嶷很赏识乐蔼,认为他处理政务得当而合乎正道。萧嶷当荆州刺史时,让乐蔼给自己做骠骑行参军、兼荆州主簿,参知州事。有一次,萧嶷向乐蔼咨询荆州的风土民情、城池布防和物资储备情况,以及山川地势的分布,乐蔼随问随答,就像照着地图和资料念一样,萧嶷因此更加看重他。荆州有士人嫉妒乐蔼,诬陷他办公的地方时常有送礼的人往来,门庭若市,萧嶷便派人去侦查,却只看到乐蔼在闭门读书。梁朝建立后,梁武帝萧衍器重乐蔼,升他为骁骑将军、领少府卿,不久又升御史中丞,兼任荆州大中正。从乐蔼和乐法才父子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涵养优良家风的重要性。
“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循吏”乐法才为政以德,呼唤一个理想的“德治”社会。
- 2023-05-24以书为乐的傅昭
- 2023-05-30裴子野:甘于清贫的史学家
- 2023-05-26学习进行时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 2023-05-26以恩德感化流民的范述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