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定西人民誉为“许青天” 的许珌
许珌,字天玉,号铁堂,清朝候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曾任巩昌府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知县。
许珌是明末清初享誉文坛的闽海诗人,在青年时代,就以善诗闻名。许珌曾游历吴、越、齐、鲁、燕、赵等地,与著名诗人王士祯齐名,经常往来唱和,备受当年名家赞赏与推崇,“每篇出,辄传布海内”。因为他曾是明代的举人,在清朝不受重视,直到51岁时才被录用,授巩昌府安定县知县。
明末清初的定西,由于连年的战乱和灾荒,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可谓苦瘠甲于天下。生存环境的残酷,加之朝廷极重的税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安定百姓让许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深夜“忧来揽衣起”,叹息“连年遭旱暵,退公常蒿目”,祈望“莫求丰年玉,但为荒年谷;维时稍休豫,庶无黍食禄”。
为了尽快恢复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许珌上任伊始,便开始实施赈灾减赋、修桥铺路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请求上司宽免税赋。许珌三番五次力谏,提出免交皇粮、放赈救济的主张。他关注民间教育,大力教化民风,积极倡导文人学士创办学坊,安定各乡于是有了很多私塾学坊。民国《安定县志》称赞许珌:“居官清慎,爱士重学,而尤倜傥乐施,虽妇孺能道其廉明。”
为了体察民情,许珌经常巡察各乡,访贫问苦,对治下百姓呵护有加,办事公道,深得士民信服和爱戴。他生活节俭,却乐善好施,经常用自己有限的俸禄济贫助学。作为一县之长,清贫如一介贫民。
下属看到他生活困苦,建议适当增加赋税,从中抽取部分用于其修缮房屋、改善生活。许珌听后大怒:“为官不能清正,其祸如虎。为官清廉在于俭,自己尚且不能做到,何以服众?”下属听后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当时安定遭逢大旱,民不聊生。许珌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接二连三请求免除当地税赋,引起上司不满,终于公元1667年被革职罢官。许珌为官清廉、身无积蓄,即便如此,他还慨叹“三载食膏脂,相报惟区区”,说自己拿的俸禄是民脂民膏,却未能对百姓作出多少贡献。
许铁堂被罢官后的晚年生活,极为贫困凄凉。他的弟弟前来定西看望,许公作诗相赠,题名《送舍弟珝南归五首》,诗中处处流露出他对亲人的记挂,对自己所遭不公待遇的愤怒和他贫困无资归里的表白。兄弟洒泪相别后,他便开始了在陇上的流落生活。
许珌一度流寓临洮,以教书卖字为生。垂暮之年,颠沛流离、无法返回故乡的许珌又来到安定,终因贫病交加,客死陇上。
许珌任安定知县三年,被当地百姓尊为“许爷”、誉为“许青天”。定西人民缅怀他的清廉政绩,在城东郊建许公祠,并把临近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许公街”。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享誉陇上。
? 许铁堂在安定知县三年任期内,重教兴学,架桥铺路,教化民风,体察民情,深受百姓拥戴。三百多年来,他的勤廉事迹仍被口耳相传。
- 2023-12-04以送礼请托为耻的王恕
- 2023-11-20曹鉴:不义之财一毫不取
- 2023-11-07朱震:为官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
- 2023-11-01徐鹿卿为何被百姓称作“活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