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统筹兼顾 协同联动

2024-03-26 09: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部地区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两个“加强”,展现了既谋一域又谋全局的治理之道,蕴含了统筹兼顾、协同联动的思想智慧。围绕如何运用这一工作方法推进工作,记者采访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汤建军。

  1 坚持系统观念,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以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记者: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加强”要求。两个“加强”体现了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

  汤建军:两个“加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存在孤立存在的实体,这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以及整体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事物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其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普遍联系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发展。系统观念蕴含着事物及其发展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等哲学原理。系统观念既强调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按照特定的结构和顺序相互联系和作用;既强调系统由不同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又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换;还强调系统是动态变化的,它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进化。事物发展的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系统观念的哲学基础,也决定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唯物辩证法认为,从来就没有隔断历史的“飞来峰”,也没有孤立独存的原子。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站在整体全局的高度,以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以更好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基础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系统观念贯穿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强调“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并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又如,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要求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谈及区域协调发展,强调“推动好一个庞大集合体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注重各领域、各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强调各项政策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平衡中形成整体效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论;谈及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我们党在实践中把握“三不腐”内在逻辑,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衔接,把“三不腐”贯通而不是割裂地、具体而不是抽象地抓实抓好,充分发挥惩治震慑力与制度约束力、政策感召力、文化影响力的叠加效应。

  2 以统筹兼顾、协同联动方法论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

  记者: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统筹兼顾、协同联动是这些重要部署的关键词。对此,应如何理解?

  汤建军:统筹兼顾、协同联动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部地区崛起的一系列重要部署,都是坚持系统观念,以统筹兼顾、协同联动方法论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的体现。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这次座谈会上,谈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正是这一方法论的体现。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同步。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另一方面,产业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就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去年以来,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区域发展战略,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在历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各区域发展提出要求,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间的衔接联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东北地区要“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长三角要“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长江经济带则要更好发挥“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等。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同时要求中部地区“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要建立健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些部署都是坚持统筹兼顾、协同联动方法论的体现。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就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客观上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看到,这一过程必然要求面向全球,引入一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高端要素,借鉴学习其他经济体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也必然要求我国在推进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领域深层次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高水平开放的能力和水平。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统筹推进。

  加快建设美丽中部,就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协同”二字,凸显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既要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也要进一步挖掘绿色低碳转型蕴含的巨大发展潜能,在发展和保护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而言,既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还要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融合”二字,是对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中部地区来说,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这些科学部署正是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现。

  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就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新时代以来的实践证明,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中部6省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国土面积、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约占全国30%;2023年原煤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要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切实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更好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3 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以重点攻坚带动多点突破、全面发力,使各方面工作协调向前推进

  记者:学好用好统筹兼顾、协同联动方法论,党员干部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汤建军:要树立全局意识,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系统,全局与局部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每一个局部都在全局中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搞活局部,使局部的功能和作用充分释放出来,形成整体效应,才能做好全局工作。另一方面,我们更要认识到,全局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决定局部,局部必须服从全局,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地方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例如,中部地区向北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的中游关键地带。居中的区位和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使中部地区不仅在东西联动、南北协调、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功能,在促进跨区域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物资商品流通与合理配置中也具有关键作用。如果这一桥梁纽带和关键环节出现“堵塞”或“梗阻”,就可能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和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坚决服从大局,自觉从政治高度、从国家发展全局思考问题,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使局部工作在大局下开展,凡是有利于大局的事情要尽力办好,凡是不利于大局的事情坚决不做。

  要牵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资源、靶向发力、重点突破,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以中部地区为例,产业发展的长板在于农业基础坚实,能源矿藏丰富,制造业积淀深厚,因此承载着重要功能——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强调“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出的重要部署也重点围绕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强化中部地区重要功能来布局。如在5年前首次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的重要意见,第一条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部地区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要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好各项工作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善于以重点攻坚带动多点突破、全面发力,使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向前推进。

  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兼顾眼前与长远,根据形势变化发展及时调整重点工作。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任务,统筹兼顾还意味着不能停滞僵化,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放眼中部地区,河南、山西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湖北、湖南、江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安徽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长株潭城市群、大南昌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山西中部城市群竞相涌现……中部地区不仅立足自身定位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将发展的目光看向世界,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日渐完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可以说,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内融合互动、融通互补,区域外在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迈出新步伐,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正是不断根据客观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科学分析不同时期和阶段的重点任务,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与国家其他重大战略的融合联动中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实干奋斗的成果。(本报记者 郝思斯)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