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征收赋税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体恤百姓

2024-06-27 09:57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6-27.png

  【每日箴言】

  夫征粮之法,至不一矣。苟能寓抚字于催科,即百姓受其福。是故加意百姓之有司,必于催科致其殷勤;加意有司之督抚,必于催科试其贤能。盖催科不扰,其余可知也;抑催科不扰,其余皆可不问也。

  ——清•赵廷臣 《定征粮之法》

  【深意浅说】

  大意是说,催收赋税的办法有多种,但如果能够在催收赋税中体现体恤抚育的心肠,老百姓就会受福。一个官员如果催收赋税而不扰民,其他的品质就可以推知,不必过问了。负责考察州县官贤愚情况的督抚,可通过征税来考察一个官员的好坏。

  催科和抚字,是朝廷对亲民官员的要求,是亲民官员最重要的职责。“催科”就是征收赋税,“抚字”就是体恤抚育,“字”是生育抚养的意思。这两个职责,是互相冲突的。向老百姓征收赋税,往往会造成百姓的困难和对抗,不可能达到抚字的效果,而如果要爱护百姓,体恤百姓的难处,就很难完成征税任务。所以,催科和抚字是二难选择,顾此失彼。

  “寓抚字于催科”,就是在催科中体现抚育体恤的精神情怀,或者用安抚体恤的心肠和手段,去催科。通过这种方法,让催科和抚字统一起来。

  如果要实行“寓抚字于催科”的办法,那么,就应该千方百计降低百姓的税收负担。历史上百姓纳税服役,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尤其在遭遇灾害之类无法完粮的情况下,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对灾情隐瞒不报,使百姓不堪重负。

  比如清朝雍正时期著名能吏田文镜,任河南山东总督时,当地遭受了严重水灾,雍正皇帝已经减免了河南一年钱粮,田文镜却上书朝廷,表示山东河南尚没有发展成灾害,士民踊跃缴纳赋税,请求仍然按照原来的数额完成税收。朝廷同意了田文镜的请求。田文镜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卖儿鬻女。这显然谈不上“抚字”。

  宋朝的王济担任龙溪主簿时,地方百姓要交纳鹤翎,作为箭羽。鹤不是人们普遍饲养的家禽,官府督责非常紧急,一根鹤羽甚至涨价到数百钱,老百姓非常苦累。王济一面告谕百姓以鹅毛代替鹤羽缴纳赋税,一面向朝廷报告此事,要求朝廷同意用鹅毛代替鹤毛。朝廷同意了王济的请求。这是古代官员催科中抚字的例子。虽然征税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让税负那么沉重,对百姓不要那么苛刻,总还是可以想办法的。

  “寓抚字于催科”,既要减轻税负,更要公平税负。历史上税负不公是比税负沉重更让人无法忍受的弊政。在征税过程中,各地有权有势的大户、豪绅等等,往往与差役、吏书、里长、粮长等勾结起来,想方设法逃避,减轻自己的负担。而有些无力负担赋税的百姓,也会千方百计逃走他乡,逃避应该负担的税收。

  在定额制赋税情况下,一个地方的纳税总额是不变的。有人减税逃税,其负担必然转嫁给其他人承担。晚清时期,浙江一些地方,士绅人家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税负就有巨大的差别,同样是缴纳钱币,士绅人家以缴纳2200文钱币折合一两银子,而百姓以3200文折合一两银子。这种“红封”和“白封”的区别,曾经引起百姓的武装对抗。段光清因为解决了红封和白封这种不平等的赋税,得到当地百姓信任。

  朝廷的激励机制也非常重要。诚如赵廷臣所言,朝廷要对有催科与抚字兼用、百姓无追呼之扰者,允许予以督、抚题请奖励。这种正面激励的措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梁发芾)

  【人间草木】

27-2t.jpg

  名称:中亚细柄茅 

  分布:兰州、白银、张掖、酒泉、嘉峪关

  简介:中亚细柄茅,多年生草本。花果期5-10月。茎叶柔软,草质优美,适口性好,全株在整个生育期为各类家畜喜食,尤以羊最喜食,为荒漠区优等牧草之一。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