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不能片面追求无讼

2024-07-01 10:33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7-1.png

  【每日箴言】

  不谓今贪酷之吏亦能使民无讼,几与圣人争能。其故何哉?彼其贪狼为志,剥肤为心,树之以爪牙,陷之以擭,而攫取其赀,殆如焚林而田者之无逸踪,竭泽而渔者之胜鹈鹕也。而又变乱黑白,颠倒是非,可以使伯夷为贪夫,共姬为淫妇,可以使田常为忠臣,庄蹻为烈士。其始也,奸民乘之讦告,快逞其私,久之亦深被其毒,而不愿终讼。于是乎讼竟无矣。

  ——清•张澍《无讼论》

  【深意浅说】

  这里涉及几个历史人物:伯夷、共姬、田常、庄蹻。伯夷是古代廉洁的代表。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孟子》说“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儒夫有立志。”《战国策》说“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谷梁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宋共姬,晚上房屋失火了,父母不在身边。她认为妇人不可单独外出,就烧死了,她成为贞烈女子的象征。田常是春秋末期齐国贵族,唆使他人弑杀齐悼公,是著名的乱臣贼子。庄蹻是战国时期领导反楚起事的领袖。

  孔子提出无讼,是社会治理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下,政平讼理,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不存在通过诉讼解决争端的必要。但后来的官员们追求无讼,不是通过加强治理实现社会和谐,而是通过强制人们不去诉讼,或者通过枉法乱判打消人们对诉讼的期待,直接求得无讼。就像现在有人所说的 ,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一些官员为了达到无讼,采取种种可笑手段。比如不接受诉状,对百姓的诉讼不受理、不审理。或者严厉打击讼棍,不许懂得法律的人参与诉讼代理,由此减少诉讼。

  一些官员即使是接受诉状进行审理,也徇私枉法、颠倒黑白、鱼肉百姓,使得打官司的人普遍不能从诉讼中获得正义。结果人们对打官司失去信心,遇到不公也就不再去打官司。正如张澍所说,审理司法的官吏们像豺狼一样贪婪,通过审理案子攫取财富,就像打猎时焚烧森林,捕鱼时排干河水,攫取贪婪之心比鹈鹕。他们审理案子时,变乱黑白,颠倒是非,可以使伯夷为贪夫,共姬为淫妇,田常为忠臣,庄蹻为烈士。在这样的司法环境中,一开始的时候,一些奸民还会去告状,满足其私欲,而时间长了,就是这些人也不愿意去打官司了。

  这种情况下,自然也是无讼了。这样的无讼,与孔子的无讼思想,当然是南辕北辙的。

  这种无讼状况下,司法维护公平的功能已经丧失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衙门和司法有一种信赖,觉得官府是说理的地方,官府的老爷是知书明理、懂得道理、可以主持公正的裁判。结果人们发现,这里不讲道理,讲的可能只有“孔方兄”。

  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官府和官员的信赖和信任完全丧失。遇到解不开的矛盾,就不再指望去官府说理,要求官府裁判。于是就形成一种共识:“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如果人们对司法失去信任和信赖,不指望通过司法诉讼维护正义、解决争端,那么,司法这种社会压力的泄气阀也就失效了。人们可能会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暴力去解决争端。所以,这种无讼,可能掩盖着严重的矛盾,一旦爆发,冲击力破坏力会更大。

  (梁发芾)

  【人间草木】

1-2.png

  名称:甘肃驼蹄瓣 

  分布:张掖、酒泉、嘉峪关

  简介:甘肃驼蹄瓣,多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6-8月。能很好适应干旱条件,是良好的固沙和水土保持植物,能在干旱环境中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