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文化

严防差役“拿鸡毛当令箭”

2024-07-25 09:07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箴历日历7-25.png

  【每日箴言】

  长官一点朱,小民一点血。官符出官府,灸乎手可热。皂隶东西走,伍伯先后行。莫怨守捉使,朱票有汝名。黑索袖中藏,朱票袖中出。汝若不见信,大令有朱笔。朱笔任意下,不方复不圆。长官一点朱,小民万个钱。

  ——清•王苏《一点朱》

  【深意浅说】

  这是清代王苏的一首诗,诗中“伍伯”指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守捉使”也是一个官名。整首诗说的是官员红笔一点,签发了一张牌票,皂隶衙役便拿着绳索和朱批牌票,任意解释,敲诈勒索,小民因此流血破产。“长官一点朱,小民一点血”是明清广为流传的谚语,也表述为“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血”。

  衙役“凡有差票到手,视为奇货可居,登门肆横,索酒饭,讲价钱,百般恐吓。”(《文献通考》)他们传唤证人、被告人时,向当事人索取鞋钱、袜钱、车马费、酒食钱。他们奉命拘提犯人时,会索要解绳费、解锁费。他们也会在索要买放钱或宽限钱后,让被传唤、拘提的人外出逃跑或者躲过传唤期限。种种诈钱手段不一而足。

  如果被拘提、传唤的人不买账,捕快会撕破自己的衣服、涂抹血迹,说是遭到武力拒捕,得到拘票后就找一帮衙役同伙将其家中洗劫一空。这些穷凶极恶的蠹役可能得到州县长官的默许或放纵,因为他们本来没有正规的俸禄,牌票就是他们的衣食来源,而他们敲诈勒索的一部分说不定还要拿出来“孝敬”州县长官呢,不然牌票也不是那么容易签出来的。

  方大湜在《平平言》中就“捕役之弊”列出八条,分别是豢贼分肥、纵贼殃民、需索事主、妄拿平民、私刑吊拷、嘱贼诬扳、私起赃物等。这八条中,大多情况下,捕役都是拿着州县官签发的牌票,以牌票作为为非作歹的“尚方宝剑”。如果没有这样的“尚方宝剑”,那么,他们师出无名,也就不可能那么嚣张了。

  清朝一些官员所写的官箴书中,都强调“票差当慎”。袁守定在《图民录》中说:“凡一票往乡百里,必有所费,谚所谓‘官一点朱,民一点血’也。余所历州县,每书吏呈票签押,辄握管踌躇,不能下,十格其八九。” 

  而在这些州县官中,曾任四川巴县知县的刘衡,对此谈得最多。他说在家乡时“亲见衙蠹之害民,甚于盗贼”,在巴县当知县时,制定差役承票章程,予以治理。主要方法如下:

  一是限制牌票。对于一般案件的被告,不让皂隶下乡传唤,而是给原告签发一张通知书,由原告负责通知被告按时出庭。 

  二是限定牌票的期限。牌票上规定期限,计道路之远近、人数之多寡、案情之难易,酌定到案之日期,超过期限就严惩衙役。

  三是限定差役人数。遇有承行事件,一票止用一差。一票内所签之差,除正身外,不许私带白役。若票只一差而带至三人,票只两差带至四五人者,准被害人鸣锣喊禀。

  四是牌票上注明传唤之人和传唤方式以及其他相应事项。捕役下乡拿人,如果没有牌票,或者所拿之人的名字并不在牌票之上,允许受害人到县衙鸣锣喊禀。即使差役持有牌票,传唤之人的名字也在牌票上,但牌票上并未用朱笔写明“锁”字,或者牌票上盖有“不锁”大字图章,而捕役竟敢妄行用锁,也准许被害人到案时口禀。

  这些措施据说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些盘踞衙门专门靠牌票吓诈百姓、择肥而噬的蠹役,捞不到好处就选择走人,巴县的衙役人数也大为减少。

  (梁发芾)

  【人间草木】

25-2.jpg

  名称:急折百蕊草

  分布:兰州、临夏、甘南、天水、陇东、定西、武威、张掖

  简介:急折百蕊草,多年生寄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痉、利湿消疳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